在资治通鉴中 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而不可乱也.是何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07:55

在资治通鉴中 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而不可乱也.是何意?
在资治通鉴中 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而不可乱也.是何意?

在资治通鉴中 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而不可乱也.是何意?
全文应该是:“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
里面有几个人物:
微子,商暴君纣王之兄弟
成汤,微子和纣王的祖宗,商朝的开国者
季札,吴王寿梦的第四子
太伯,春秋吴国的第一任诸侯
这段话我试为君译之:
如果微子能够取代纣为做王上,那么老祖宗成汤就可看到自己建立的国家天长地久了;如果季札能继承三哥馀昧的国主之位,那么吴国的老祖宗太伯就可以一直享受后代的祭祀了,但是这两位宁可自己国家灭亡也不愿意贸然就位一国之主,实在是因为礼的大节不能随便搞乱啊
关于这些典故,还需要额外做解释:我们知道纣王是商的亡国之王,由于他的无道,导致被周王灭国,而当时微子在数谏纣王不听后,就隐居了,所以如果微子能够接替纣为王,商就不会灭国;
而季札则更加“方脑壳”了.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从长而幼依次为:诸樊、馀祭、馀昧和季札.吴王寿梦认为季札最贤,欲立之,季札则遵循“立长不立幼”的圣人之言,坚决辞让,故大哥诸樊立.诸樊对这位方脑壳小弟也毫无办法,在位十三年即将临终时,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光,而是传位二哥馀祭.诸樊的美好愿望是:这样击鼓传花般传下去,最后肯定能传给季札.二哥馀祭执行得不错,在位十七年,最后传给三哥馀昧,馀昧在位四年,欲传位季札,不想季札的反应却是“让,逃去”.最后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谋杀了吴王僚,取代为王,最终吴国为越所灭.
司马光做了假设,如果这2个人能取代不贤者为王,那么商和吴肯定可以继续持续下去,但是司马光又分析了他们不那么做的原因:“诚以礼之大节而不可乱也”,特别强调了礼法对长治久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