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简单的语句来解释宿石邑山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2:56:46
请用简单的语句来解释宿石邑山中
请用简单的语句来解释宿石邑山中
请用简单的语句来解释宿石邑山中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如果说第一句是写仰望所见,那么第二句“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望转迷”三字,玲珑剔透,活脱脱地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句巧妙地照应上句,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同时由 “迷”字,又暗示夜暮来临,诗人将在山中投宿.“宿”字是此诗的题眼,倘若不在此点出投宿,后面写破晓时的景色就显得无根无襻.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陈子昂有“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开”(《春夜别友人》)诗句,写拂晓与友人离别的景色,画面是静止的.韩翃这两句诗由此化出,在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动感.句中“秋”字点明了投宿山中的节令,“晓”字写出暮宿晓行的时间.踏上旅程,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窥见朗月高悬天中;当旅人缘着山径行进,随着峰回路转视角的变换,刚才还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隐藏到浓密的树中去了.“暂飞高树里”,看似随意涉笔,无意求工,却清绝洗炼,独到含蓄:读者从“暂”字中可以领悟到,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从“飞”字中可以感觉到,拂晓时万籁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动感.这是一幅语意新鲜、有层次有节奏的活动画面,意境幽美,景色错落有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由于曙色渐开,银河逐渐西流沉沦,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一笔带过,戛然而止.这两句一详一略,一实一虚,把近景远景、明暗层次、时间空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将所描绘的景色熔铸在俊美流畅的对句中,给全诗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与和谐悦耳的音乐效果.同时,透过这两句景色描绘,使人深深体味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这首七绝写得很圆熟.诗人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给互不联系的景物起了纽带作用:因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晓行,才有登程所见的晓月秋河.“宿”字使前后安排有轨辙可寻,脉断峰连,浑然一体.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显得既有波澜又生神韵.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现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韩翃(?-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肃宗宝应元年为淄青节度使幕府从事.后闲居长安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寒食》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因许尧佐将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写成《柳氏传》而颇有名气.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