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什么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1:15:29

请问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什么典故?
请问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什么典故?

请问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什么典故?
柳下惠
  (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本姓展,名获,字禽,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事迹】
  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死后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则招收生徒,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爱戴.死后,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烈女传》)展禽故谥为“惠”.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其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伐齐,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无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柳下惠选择坚持“直道而事人”,最后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传》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让柳下惠下台,列为臧氏执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谴责.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柳姓始祖】
  据唐朝的《元和姓纂》记载:“周公孙鲁孝公子展,展孙无骇以王父之字为展氏,至展禽食采于柳下,遂姓柳氏.鲁灭仕楚,秦并天下,柳氏遂迁于河东,河东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孙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后人鲁孝公有个儿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用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后来展禽以柳下为食邑,于是展禽的后人开始以“柳”为姓氏.柳氏在秦国兼并诸侯国之后则迁居到河东(今山西永济),然后从河东分散到其他地方.
  《元和姓纂》是根据当时存在的私家姓氏谱谍编撰而成的,可见在唐朝时柳姓族人就认为柳下惠是他们的得姓始祖.后来河东成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是河东人,因此人称“柳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