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的故事和典故有哪些?要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3:50:09
词牌名的故事和典故有哪些?要全!
词牌名的故事和典故有哪些?要全!
词牌名的故事和典故有哪些?要全!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 ...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答案补充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忆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答案补充 《雨霖铃》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词牌“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答案补充 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贺新郎”最初名字是叫“贺新凉”.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了这个词牌的来历:“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huì)恨”.秀兰受责怪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即“乳燕飞华屋”也.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以“贺新郎”为词牌的词大多感伤悲愤,和婚宴气氛不合. 答案补充 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钗头凤"红酥手》的创作,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该词饱含怅惘与悲痛,数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但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pǐ)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不过,自陆游之后,这一词牌才为文人广泛采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答案补充 “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浣溪纱”词牌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答案补充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答案补充 《苏幕遮》原本是指从今天新疆吐鲁番(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所以唐人又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面,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答案补充 《忆秦娥》,唐曲,始自传为李白所作之'秦娥梦断秦楼月'词,故名《忆秦娥》.'秦娥'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萧,嫁给仙人萧史.在李白词中指的是秦地(今陕西省一带)的女子.词中写的是当时一个京城里的女子,自从爱人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下去,总是音信杏然.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