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9:55:27
人品的文章
人品的文章
人品的文章
第一篇:人品与文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曾经在历史上引导了最先进的文明,包括文学艺术.但是这些都已是历史陈迹,遗产有时候会阻碍一个人创造新世界的脚步,让其躺在祖先的荣耀里,不思进取,成为僵硬的化石.
在中小学,老师教导我们,做文必先做人.小小年纪的学生便可可怜怜地去接触那些人生大道理,有一次儿童节,一个学校交来学生画稿,都是千篇一律,上了橱窗,仿若个人画展,这样的儿童将来有什么希望去发展他们本来应该是自由的天性?由于中国教育制度存在这些忽略个人思想的集中式教育,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奇怪.一个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从一个大众话语的圈子里跳出来洞察研究,哪怕他看再多的读,读再高的文凭,都只是一个弥勒佛祖的装天口袋,只知填充,不知消化.
从这个意义上延伸到我再试图努力阐述的上述话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中国正统教育的那种影子,做人要谦虚,心态要平和.久而久之,头上也便自然箍上了一紧箍咒,若敢有些自个的想法,这脑海中的唐僧就开始念起经来,立马得求饶.延伸到社会现象,也逐步形成一种中庸的人生立场.列位看官,你们看娱乐版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台上高呼一声,各位观众,是不是啊?台下便回答一声是啊.人家鼓掌,你也鼓,整个电视节目观众就象牵线的木偶一样.
历史上那些影响文学进程的大师,影响进程的仅是他们的文学,别加上中国式的人品等附加物.许多大师都是在无视传统甚至践踏了传统之中建构了一个新的世界,哪怕他们必然也是从传统从汲取了许多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对其顶礼膜拜,中国文学圈最有趣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对《红楼梦》一书进行莫名其妙的狂热研究.一部小说终究是一部小说,它最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点成就.就供起来,大烧香火,也太隆重了吧?
在这些大师的作品后面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确实不知道.可就是有人愿意首先设定一个不高尚的人是无法写出作品来的.呵呵,这个世界也太过简单化了,打个比方,谁在论坛写的好,谁就有人品,别人就得听————这是什么逻辑?有人说文品与人品有莫大的、直接的、亲密的关系,我实在无从知道他们这种坚定的以文度人的信念是从何而来的.恐怕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更为恰当.
列位,文学创作是一项独立的个体思想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无外乎是写作都的气质与他对这个笔下世界的那个瞬间的认识以及最终的文本展现.他仅是看到那些东西,有了感悟,形成了文字,记录下一种感悟而已.它更多的是依靠一种作者能力之内的想象力,以虚构的东西来反映人的表层之下的那些现实.真实的东西往往是被遮掩了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过是以文学的手段,将其复原,而且,往往是那些最伟大的作品,都往往是使人看了不舒服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这个观点的阐述是很困难的.我屡次试图从新的角度去讲,都不是很令自己满意.但是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反对者,以辛辣的笔调来阐述他反对的依据.因为一种话语习惯一旦形成,人首先就已被框住,寸步难移.
第二篇:人品
十年前.
付贾还只是山沟里的高中生,黑幽幽的皮肤,高大的个头,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觉得他老实敦厚.村里的小痞子们经常欺辱他,而他也从不放在心上,只当那些小痞子们开玩笑罢了.王大爷看了心疼,对付贾说:“娃儿,为啥不反抗呢?唉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啊……付贾只是笑笑点点头,然后岔开话题,像往常一样对王大爷说:“爷,家里的水我在帮您挑两桶吧.没等王大爷开口,付贾便直径走到王大爷家中,“叮叮当当”的忙碌起来……
村里丢东西是常事,但东西被找回来更是常事.听说邻居家的一只花猫走失了,付贾便二话不说,自己一个人挨家挨户的问询.当时正是寒冬,付贾见邻居的心急的样子,心疼得很.便小跑到后山坡上继续寻找.他知道后山坡是经常有花猫出没的地方,固然也知道那里尽是些深沟险壑、野草荆棘.但“固执”的付贾仍坚持去了.没有人知道他是在后山坡是怎样走过每一道坎的……第二天一大早,付贾便抱着那只花猫朝邻居家走去.花猫舒适地在付贾衣服中蹭来蹭去,而付贾却冻得哆嗦——付贾那件单薄的小袄给了花猫啊……
每每看到付贾为村里人忙这忙那时,村里人就竖起大拇指:“这个付贾……”
十年后.
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凭借自己的不屈的毅力,付贾当上了县里的县长.尝够了山沟的贫穷,受够了山沟人的欺辱,付贾决定重塑自己,摆脱山沟,过自己认为该过的生活.每天早晨,付贾开着小汽车穿梭在灯红酒绿中,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整天是醉生梦死.
听说村里的青年当了县长,村里的村长当然很高兴.消息刚传到耳朵里,村长便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心中的付贾.可刚到付贾家门口,村长就被付贾无情的拦在了门外:
“哦,你有事的话到有关部门去,县长家里不接客.”
“付……”
“本人不是副县长,是正的!”付贾没等村长说完话就强接上话,斜视着村长,头仰得高高的.
村长站在门外足足有半个小时,付贾也损了村长半个小时.村长气得面红耳赤,把东西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回村里了.村长把付贾在县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向村里描述了一遍后,村里人无不摇头叹气:
“这个付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