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高中地理探究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0:01:31
如何设计高中地理探究问题
如何设计高中地理探究问题
如何设计高中地理探究问题
一、运用理论指点迷津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它为地理问题的具体设置提供了前卫的理论指引.该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使其产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激情,推动教学由现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转化.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将问题恰如其分地落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向未知的领域扩展和探究.它犹如一剂良方,为探究性教学活动指点了迷津.
二、依据现状寻求对策
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地理问题”的课堂探究之路仍举步维艰.一是设置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往往只提出“知识呈现型”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现成的,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标准答案.没有在知识的接合点、生长点、迁移点及应用点上,下功夫提出新颖的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造成问题的设置量多却质差.二是教学方式简单粗放,采用“满堂问”.一般只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教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甚至有歧义,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动辄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闪烁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任重道远,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三、科学设置确定方向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地理问题的探究创造条件与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地理问题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智慧,努力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1、平等意识,心中有人.在教师眼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个性、有特色、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倾向、特长、爱好,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和理性对待;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决定探究地理问题时有真正的发言权;不因为学生提出一个在教师看来是不切实际甚至荒诞的问题就反对嘲笑学生;教师充当“未知者”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诱发思维.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结合时事以及区域和乡土的客观现实,充分重视校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和社会密切联系的开放式教学体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创设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实用性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笔者先通过屏幕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烃而产生的臭氧空洞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上空?(2)(我国不同时期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为何总是自西向东运动?笔者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制造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归纳: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至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趣意识,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从知识的结合点、生长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新颖而出乎意料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快乐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4、连续设问有台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新的已知到新的未知的探究过程.设置问题的实质是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从矛盾冲突中揭示出来,并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驱使学生去研究和思考.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逻辑关系紧密的实用性的台阶式的问题组,或根据知识之间的因果递进关系设置问题链,使学生思维的触角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中,由浅入深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5、释疑结果有创论.缺乏问题探究的教学不可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也不可能有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相互沟通中的思维碰撞,更不会有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探究过程孕育着创新这一认知规律说明,探究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以成功去激励学生不断探究.探究性强的问题往往指向于此目的.它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产生创造性的结论,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基础.只有问题的设置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并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只有问题的设置科学高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信息活动;才能鼓励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也才能较完美地实现课堂管理功能.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教学的春天花团锦簇,瑰丽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