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傩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0:36:30

什么是傩文化?
什么是傩文化?

什么是傩文化?
什么是傩文化?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是神鸟的崇拜者,所以“傩文化”也就是“鸾(luan)文化”;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于原始人的语言简单,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往往是用一个相同的音加上声调变化来表达,有了文字之后,就用象形、会意、记音等方式来区分.因而就出现了这一类同音异字的复杂现象.
  傩文化为什么要叫“傩”呢?
  要知道什么是傩文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音挪(nuo),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中国字是象形文字,由象形、会意、记音三要素组合而成.它的意义往往包含在它的象形之中.傩字的繁体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堇”是记音,“隹”就是雀.因此,“傩”就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傩文化”就是因祭祀神雀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雀、鸾是一音之转,因此,这种被中国人崇拜的神雀,也就是鸾鸟,在中国古籍上有雀、雒、鸾、丹雀、彩鸾、鸾凤、丹凤、凤凰等种种称谓.这就是我所说的,为什么“傩文化”就是“鸾文化”的原因.
  为什么说“傩文化”又是“糯文化”呢?
  我们所吃的大米饭,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演变.中国的先民最早栽种的水稻是糯稻,随后,因为原始的糯稻产量很低,而且脱粒困难,又培育出了产量较高、容易脱粒的“粳稻”,即“中国粳”.最后,又推广了产量更高、可用机械脱粒的“籼稻”.“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中国便把最早栽培的稻子,依旧叫“糯”,随后栽培的稻子命名为“粳”(古读“更”,今读“京”),最后推广的稻子命名为“籼”了.但因籼稻也有“籼”、“糯”两种,为了进一步区分,便把原始“糯”命名为“粳糯”,籼稻中的“糯”命名为“籼糯”,解决了名称混乱这一矛盾.
  在历史上,“种糯民族”被称为“糯民”,“糯文化”则是“种糯民族”创造的文化.在中国古籍上,往往称中国的南方民族为“雒民”、“倭人”、“僚人”、“骆越人”,字面虽不同,但都是“糯”字的一音之转.
  傩文化的诞生地在哪里呢?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文化是水稻文化.水稻是一种喜暖畏寒、宜水忌旱的农作物.因此,只有在北纬30度左右,具有平原和沼泽地貌的地区最适合水稻的生长.中国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面积水域和它的水源地都有可能是水稻文化的发祥地.由于“傩文化”是农耕时代的意识形态,它只能依附农耕文化才能生存.因此,它也应发祥于上述地区.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中国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以中国第一大湖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为首选.洞庭湖地区正处于北纬30度的锦绣江南,延绵八百里的水域处处都有广大的沼泽地,是生长野生稻的理想环境,有发展农耕的最佳条件.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该是具有万古粮仓实力的湖湘地区.作为水稻文化的意识形态,傩文化当然也应产生在这一地区.洞庭湖地区不但出现了9000年以前的彭头山遗址,而且还有大批时代相近的文化遗址,犹如众星拱月似的环绕着彭头山遗址,连绵千余里,持续数千年.不像其他地区,有的虽然有古老的历史,但后继乏力,没有历史相近的遗址来传承它的文化,有的地方虽然遗址密布、文化发达,但历史却没有洞庭湖地区悠久.更具体一点,中国最早的农耕定居点及傩文化艺术的发祥地,竟都集中在过去被人称为蛮荒之地的湖南西部的古黔中地.
  傩文化离我们这么久远,研究傩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傩文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像“儒家文化”是封建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样,“傩文化”则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农耕阶段的意识形态.因此,研究“傩文化”与研究“儒家文化”的意义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由于“傩文化”是中国原始时代的意识形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极力推崇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学说:“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社会”的哲理,中华文明的“文明要素”就在古老的傩文化之中.因此,傩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DNA(基因).我们研究生物的DNA,能够在生物学界产生一场空前的生物学革命,我们研究物质分子的DNA,曾导致了原子弹、宇宙飞船等尖端科学的诞生.我们也同样可以企望从中华文明之源的傩文化基因中,清除阻碍社会发展的有害基因,筛选能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益基因,使我们的祖国能够突飞猛进地前进.“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旧式的驯化稻之所以不能再增产,完全是驯化过度的结果,要想进一步增产,就必须在驯化稻中注入野生稻的野性基因,获得远缘杂交优势,形成良性组合、恢复它的野性活力.”因此,如何利用文化基因的良性组合,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幸福、公正、公平、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这就是研究傩文化的意义所在,也是我研究傩文化的最终目的.
  傩文化与湖湘文化是什么关系?
  考古发现已证明最早的水稻文化发源于湖湘大地,则作为水稻文化意识形态的傩文化的发祥地,当然也会产生在湖湘大地这一方热土上,因此,傩文化就是湖湘文化的根,至少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的各个民族都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若进行一次全国大评比,湖湘人创造的傩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贡献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就目前的考古资料而论:临澧县竹马村出土了18000年前的高台式木楼,道县玉蟾洞出土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15000年前的圆形陶器,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块水田(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条灌溉水渠(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修筑了中国的第一条街巷(彭头山文化)……就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样,在没有马克思主义之前,人民又笃信神灵的古代,傩文化就是当时指导中国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唯一的意识形态.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中国湖湘文化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就是在湖湘傩文化的指导下取得的光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