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10大科学发现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1:54:56

19世纪的10大科学发现是什么?
19世纪的10大科学发现是什么?

19世纪的10大科学发现是什么?
著名网络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萨利在其近著中,提出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却似最熟悉的陌生人.基本上,我们很难分辨,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和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哪个更伟大.所以,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站在牛顿们的肩膀上,看得更多、更远.
十、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牛顿、惠更斯、托马斯·杨、菲涅耳等多位著名的科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二十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
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 年 10 月 29 日,在物理化学家能斯特的组织下,主题为“辐射理论与量子”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终于在布鲁塞尔成功召开了.来自各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们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恼人的量子问题.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即经典物理学的某些基本原理处境不妙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使量子思想声名远播,并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对量子问题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好友贝索风趣地将这次会议称为“布鲁塞尔的女巫盛宴”.
光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之间的联系为:光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光子本性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表现.波动性突出表现在其传播过程中,粒子性则突出表现在物体的电磁辐射与吸收、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一般地说,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的光子其粒子性越显著;而波长越长,能量越低的光子则波动性越显著.值得提出的是,在同一条件下,光子或者表现其粒子性,或者表现其波动性,而不能两者同时都表现出来.
九、热力学四大定律 18世纪,卡诺等科学家发现在诸如机车、人体、太阳系和宇宙等系统中,从能量转变成“功”的四大定律.没有这四大定律的知识,很多工程技术和发明就不会诞生.热力学四大定律对认识宇宙有重大意义.对宇宙来说,总的无序量一直在增加.
热力学是法国科学家卡诺奠定的一门新科学,它的建立是由研究蒸汽机的效率开始的.1824年,卡诺发表了《论火的动力》一书,在扼要评述蒸汽机重要性之后,他提出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主张热是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它是不生不灭的.这是历史上关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最早表述.
卡诺的著作生前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832年卡诺得霍乱过早死去,他用过的东西连同一些珍贵的手稿都被烧毁.今天,人们把卡诺视为力学中的伽利略,认为他奠定了现代热力学和热动力机械技术的基础.
热力学四大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包含了热能)
第二定律——机械能可全部转换成热能,但是热能却不能以有限次的试验操作全部转换成功(热能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成性
第零定律——若A与B热平衡,B与C热平衡时,A与C也同时热平衡.
八、基因 孟德尔从未描述过基因,也没有观测到基因以及使用基因这个词.但这位奥地利传教士发现了遗传定律,仅仅通过繁育豌豆,画出其结果图,就得出了卓越的结论.孟德尔发现,在预先可测知规律下控制的组合,父母可将其独特的特性传给子女.
孟德尔遗传定律:
1、分离律:细胞中有成对的基本遗传单位,在杂种的生殖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单位一个来自雄性亲体,一个来自雌性亲体,形成配子时这些遗传单位彼此分离.
2、独立分配律:在后代中不同对的对立性状随机组合.性状决定于遗传单位,遗传单位的出现符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森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之义,创造了基因(gene)一词,并用这个术语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不过他所说的基因并不代表物质实体,而是一种与细胞的任何可见形态结构毫无关系的抽象单位.因此,那时所指的基因只是遗传性状的符号,还没有具体涉及基因的物质概念.
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生物界并非所有的基因都是由DNA构成的.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的起源》,提出相似的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的,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旧种被消灭,新种不断产生,呈现物种的连续变化.进化理论自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学术界眼中的进化论:
“虽然进化论是用粗糙的英国方式来申论,但它对自然史的基本观点,却完全符合了我的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学家马克思 (他等着拜读达尔文的著作,并透露和达尔文曾通过信,还送了一 本自己签名的《资本论》给他.)
“在经济放任政策下,个人为了求存,就会努力展现他潜在的能力,并不断自我改善;相对的,偷懒和依赖国家社会者,其结果是无 法生存.” ——社会学家斯宾塞 (他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不但能应用到自然界,也能应 用到人类社会.)
六、电流 19世纪,伏特等科学家们让“电”流动.使人们了解到电流是一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力.发现电流要比其实际应用意义重大得多,科学家发现,电、磁、无线电波和光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电磁力.
伏特在伽伐尼实险的基础上,致力研究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他得出了新的结论,认为两金属不仅仅是导体,而且是由它们产生电流的.用伏特自己的话来说:金属是真正的电流激发者,而神经是被动的.伏特并把这种电流命名为“金属的”或“接触的”电流.
伏特不仅发现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会发生电流效应,而且发现当金属浸入某些液体时,也会有同样的效应.伏特开始是用几只碗盛了盐水,把几对黄铜和锌做成的电极连接起来,就有电流产生.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这是第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置.有了持续电流,对电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电动势单位取名伏特.五、血液循环四、物质的结构三、三大运动定律二、微生物的存在一、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