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党锢之祸中士大夫的举动?具体一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0:18:17

如何评价党锢之祸中士大夫的举动?具体一些.
如何评价党锢之祸中士大夫的举动?
具体一些.

如何评价党锢之祸中士大夫的举动?具体一些.
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
东汉自和帝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延熹二年(159),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消灭了外戚梁氏,单超等五人同日封侯.从此,宦官独揽朝政.他们利用手中的政治特权谋取私利,侵占土地,扩展势力范围.这不仅加深了人民的痛苦,激起人民强烈的反抗,而且引起大地主出身的官僚以及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
官僚们痛恨宦官把持政权,影响了他们的权位;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也痛恨宦官阻塞了他们作官的道路.于是,官僚士大夫把抨击的主要矛头对准了宦官.他们评论朝政,褒贬人物,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史称“清议”.
永兴元年(153)太学生数千人为曾打击宦官的朱穆辩护.延熹五年(162)太学生和部分官僚一起,为得罪宦官的皇甫规辩护,斗争渐从一般清议转为实际斗争.延熹九年李膺捕杀与宦官勾结、教子杀人的方士张成.宦官乘机指使张成弟子牢修诬告李膺等人蓄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共为部党,诽讪朝廷.桓帝于是下令郡国逮捕“党人”,李膺和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200余人均被收捕.
次年,经过太学生贾彪活动,借助尚书霍谞、外戚窦武之力,“党人”始得“赦归乡里”,但仍“禁锢终身”.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汉书·党锢列传》).永康元年(167)桓帝死,灵帝幼年继位,窦太后临朝,外戚窦武为大将军,执掌朝政.他与太傅陈蕃起用李膺与被锢之其他名士,打算消灭宦官势力.后因事机泄漏,宦官先发制人,陈蕃被杀,又迫使灵帝收捕窦武.窦武举兵反抗,兵败自杀.宦官再度得势,重又逮捕“党人”,杀李膺、杜密等100余人,禁锢、迁徙数百人.
熹平元年(172)宦官又指使司隶校尉段颎逐捕“党人”和太学诸生千余人.熹平五年宦官挟持灵帝进一步下诏州郡,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和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官僚士大夫的反宦官斗争,在当时有一定的正义性.“党锢之祸”发生后,宦官势力增长,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楼主还可以看看:

首先,东汉末年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是一次企图改良的行动。面临宦官擅权的黑暗统治,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僚、儒生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在政治上,坚决要把宦官赶出政治舞台,选拔清贤奉公之人。在经济上也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尽管收效甚微,但党人的作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应给予适当肯定。
其次,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广大人民深受宦官之苦,在灵帝时...

全部展开

首先,东汉末年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是一次企图改良的行动。面临宦官擅权的黑暗统治,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僚、儒生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在政治上,坚决要把宦官赶出政治舞台,选拔清贤奉公之人。在经济上也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尽管收效甚微,但党人的作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应给予适当肯定。
其次,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广大人民深受宦官之苦,在灵帝时就曾提出斩杀十个宦官的要求。因此,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同情。在党人遭受迫害时,张俭逃亡,许多人为了保扩他的安全而全家被害,“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党锢张俭传》)这一记载可能有所夸张,但却反映出人们对宦官的愤怒和对党人的同情。
再次,党人不畏强暴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东汉末年宦官的暴政下,道德沦丧,士风败坏的现象特别严重。党人陈番、李膺、李云等都怀着忧国忧民之心,敢于冒死直谏,怒斥奸邪,翦除阉党的精神是可嘉的。所以,他们那种“杀身以求仁”的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推崇。明末东林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就是受东汉党人斗争精神的鼓舞和影响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