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中有什么样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36:23

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中有什么样的影响?
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中有什么样的影响?

伍子胥是什么样的人?在历史中有什么样的影响?
伍子胥没去救他老爹,自己逃出楚国,来到楚的仇敌吴国.这里有个疑问,如果伍子胥和他兄长一起去见楚平王,他老爹还会被杀么?\x0d在吴国,伍子胥受到公子光阖闾重用,吴国击败楚国,攻打下了郢都,占领了大片楚国领土,杀死了大量楚国百姓,伍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下.后来,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吴王不听“联齐抗越”的主张,前484年便赐剑令伍子胥自尽.\x0d伍子胥死前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城门上,看越国军队怎么灭吴.吴王夫差知道了这个事,十分愤怒,五月初五把他的尸首用鸱夷革裹起来,扔到钱塘江中,有人说,端午节的由来是因为此事,早于楚人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投江自尽,我个人反对这个说法,相信所有越国的后裔也不会赞成这个观点.前473年,吴国被越王勾践消灭,越又灭于楚.\x0d伍子胥的伟大祖国,最后一代帝王是赫赫大名的西楚霸王项羽( 前206年至前202年),是灭秦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流氓皇帝刘邦拣了个便宜.\x0d楚国人到哪里去了?一般认为,这个民族部分和其他民族融合了,有的则成为现在的苗族人,楚人与苗族先民是“同源异支”.今天姓苗的人,部分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公元前547年,楚国大夫伯芬的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国封他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x0d回到主题,伍子胥的一生是复仇的一生,美国有个“自由女神”,伍子胥也许该叫中国的“复仇男神”.\x0d司马迁对伍子胥的评价非常的高:“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其大意是,伍子胥不去救他老爹是对的,最终为父亲兄长报仇雪恨,成就了不朽之名.怎么理解这个评价呢?\x0d有个网友提出伍子胥是楚国的X国贼.然而,他的说法受到质疑,反对的理由是,当时的周天子还在,嬴政尚未统一中国,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各诸侯化家为国,层层分解,但大家心里并没有大中华概念,而是象扶桑国那样向领主尽忠义,一旦上下级之间有了血海深仇,则报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春秋征战是民族内战争,楚只是一诸侯国,属周之下,算不上真正的国家概念,当时各诸侯国间的“人才交流”很频繁,没有一定效力于哪个诸侯国的说法,因此,不能说伍子胥是楚国的X国贼.\x0d反方说法看起来史实清楚,逻辑正确,但并不完全成立.\x0d当时,儒家只是百家中的一个,而且不是最强的一个,其他学派也有办学,能力比儒家还强,孔子当时是个“丧家狗”,孔子自己这样承认的.因为儒家学说远远不是主导地位,忠君爱民也就没有市场,更没有“汉族”“汉X”这些说法,所以,有诸侯国间的“人才交流”频繁现象.\x0d汪精卫大家都知道,当时他也有试图保护他手下百姓的记录,他是公认的汉X.伍子胥比汪精卫有过之而无不及,都为敌国的江山贡献出“宝贵”的生命.奇怪的是,很多现代人对这两个人的评价完全相反.我认为,两者都是不容辩驳的大X国贼.\x0d问题来了,是谁最先赞美X国贼伍子胥的呢?是孔子,是司马迁的“史记”.\x0d孔子为什么高度评价伍子胥?因为在孔子眼里“春秋无义战”,就是说,战国时代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都在破坏大周的和平稳定,诸侯国王都是乱臣贼子,而哪些杀死诸侯国王的就是英雄,甚至是大忠臣的楷模.因此,从“大义”的角度看,伍子胥的X国和残害楚国百姓都可以忽略不计,大周的利益压倒一切.此外,越国在孔子眼里属于“苗蛮”,周王朝对各封国都有历史记载,楚国史名《(木寿)杌》,鲁国史名《春秋》.孔丘对鲁国史重予编纂,用的是著名的“春秋笔法”,他的主要目的不是真实的记录历史,而是把其当成一个武器,一个意淫的工具,充分张扬他恢复传统秩序的政治理想,竭力抗拒新兴事物,隐瞒或曲解周朝贵族的罪行.楚部落建国已三百年,但孔子拒绝称它的君主为国王,而称为子爵,孔子试图用精神胜利的法宝来否定现实.后世的儒林弟子对“春秋笔法”更是大大发展.最有趣的是,和其他一些宗教信徒类似,儒教弟子对孔子删改的《春秋》当成可“圣经”,字字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这还不够,儒教门徒为了让刚入门的儒林幼子更好的掌握祖师爷神圣又深奥的最高指示,还把仅仅上万字的《春秋》扩展,有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就是专门解释孔子1万字的《春秋》,这有点象基督徒制造的“旧约”和“新约”.担任这项宏伟工程的人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x0d司马迁身为儒林弟子,自然奉行孔子的说法.不过,也不全是这样,司马迁继续编造历史,比如,大家熟知的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雪恨,把楚平王的坟墓给挖了,鞭尸三百下,这就是个谎言,是司马迁篡改历史.证据如下:\x0d司马迁的鞭尸:《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黼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人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x0d真相:《吕氏春秋·首时》记载,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彀梁传·定公四年》说,“挞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说伍子胥鞭坟,而没有鞭尸.孔子的《春秋》等,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是可信的.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x0d吴国军队攻人楚国郢都,孔子还在世,孔子没提这个事.此外,《公羊转·定公四年》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x0d因此,从史料提供的客观和主观上看,司马迁所说的伍子胥鞭尸在历史上不存在.\x0d前98年,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当然很愤怒,当时普遍认为李陵的全家都该杀掉,奇怪的是,司马迁却为李陵辩解,汉武帝对此震惊,于是下令,把司马迁给阉了.对此,司马迁说,“祸莫大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说明汉武帝做的不是很绝,要是换成明朝的朱元璋,别说司马迁难免一死,他的女儿说不定也会被送到妓院.无论如何,司马迁运气不算太坏,继续完成其早先就在篡写的史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x0d清代历史学家赵翼这样评价,“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x0d总之,自从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造了伍子胥掘墓鞭尸故事,谎言千遍就成了真理,故事就成了“真实的历史”,并被改编成很多戏曲和传奇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行笔至此,不能不感叹儒教史官操纵人生死的伟大力量,皇帝的权力只是对活著的人,儒教则掌控死人的名义,英雄和卖国贼,在儒教史官的笔下可以变魔术一样的任意变幻.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在今天儒教不在一统天下的时候,揭穿儒教制造的谎言,是一项不错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