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流派?王阳明先生儒家里还有其他的流派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1:48:17

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流派?王阳明先生儒家里还有其他的流派么?
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流派?
王阳明先生
儒家里还有其他的流派么?

我还想再问一下,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先生的心学是一样的,还是说是不同的流派?王阳明先生儒家里还有其他的流派么?
虽说同属儒家,但是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心学的诞生就是为了对抗理学也不为过.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后经过程颢、陆九渊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非常有影响力的、有体系的学术派别,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到了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守仁格竹”,王守仁年轻时候,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有一年,他跟他的朋友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朋友对着竹子想穷尽其中的理,结果用尽心思,不但理没格到,反倒劳累成疾.于是守仁自己接着去格竹子,坚持了七天,结果同样是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王守仁通过对格竹子之理失败的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王守仁对朱熹的这种“格物致知”论非常不满,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并提出“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可见,“理学”主张,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而心学认为“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至于对错就见仁见智了.
学派的问题:孔子死后,儒分为八,由此可见儒家还是有很多派别的,不过能延续下来,并对后世有影响的除了“心学”“理学”,就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了,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由于孔子有名的弟子太多,后来渐渐形成了许多分歧和差异,在擅长的学问上也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是造成儒学产生变化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