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家书的格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2:20:24
感恩家书的格式
感恩家书的格式
感恩家书的格式
书信格式
开放分类: 格式、书信、注意、要点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__您好!
__(正文)
此致
__敬礼!
———————————————————————(学校)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__(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我们常说:“我们的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然而天下第一情绝不仅指呵护,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智慧之炬的传递.
家庭——学校互动教育,在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家长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谈他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谈他们的工作经验,谈他们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谈他们对我们前程的期望与信心,谈他们对我们的理解……他们将无价之宝授予我们,将燃烧得无比灿烂的火炬传给我们.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的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的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的无私与毫无保留.充满睿智的家长,在我们心中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岸.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渴望理解我们,也渴望被我们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成为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何为亲情.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的生命汪洋便会漫延心中.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因为亲情是伟大的,因此我们感恩亲情.同时我们也感恩老师的用心栽培,“阳光工程”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舞台;亲情教育更让我们懂得尊孝礼仪.他们启发我们中秋节时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向父母献一份问候,道一声感谢.是他们精心准备了这次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活动,他们既谆谆教导我们,又时常与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这是恩情与友谊的交融.所以我们不仅感恩亲情,也感恩师生之情.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歌中有一句词是:“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是啊,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朋友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我们身边的一切给了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难道我们不该感谢这些吗?我们需要的不正是那颗感恩的心、我们所缺少的不正是那一腔感激之情吗?
当我们刚出生时,父母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我们,包围着我们.当我们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时,难道不该去想一想,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吗?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名叫《骇世亲情》.讲的是一对盲人夫妇在一场特大的泥石流中,用双手托起了女儿.是什么力量使得这对夫妇不顾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呢?是亲情的力量,是爱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神.他们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更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
我刚出生时,只有在妈妈的怀中才能睡着.每天晚上,妈妈抱着我一动也不敢动地坐着,生怕将我吵醒.经过无数个黑夜,妈妈就在这一动也不动的姿势中扭伤了腰,落下了病根.如今,她只要弯腰时间一长,腰便疼痛万分.有一次,妈妈腰疼的话都说不出来,我心里特别难受,仿佛疼的不是妈妈,而是我.当我心痛得流下眼泪时,我想到了膏药.对!用膏药贴.我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用的零花钱,奔向了药店.妈妈贴上我买的膏药对我说:“真舒服呀!谢谢你,宝贝!”我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我明白,膏药的效果不可能那么快,那么好.妈妈是为了让我放心才这样说的.这个“舒服”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母爱.
也许你会说我太多愁善感了.可在伟大的母爱面前,谁能不被感动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是一份温馨、一份牵挂、一份担忧、一份责任.母爱是希望、是嘱托、是叮咛、是关切、是连着肉的痛.而父爱是不倒的大树,用宽阔的肩膀撑起整个家.父爱是一束花,色泽淡雅,香味幽幽,只有靠近,才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父爱是春风中的细雨,贵如油,润无声.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迎接我们的是父母那发自内心的爱;
当我们蹒跚学步时,牵引我们的是父母那慈爱的双手;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的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地听我们哭诉并用温暖的手为我们抚平创伤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了错误,能认真地开导我们并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也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了成功,能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人,还是父母!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难道不比“滴水之恩”更伟大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谢他们呢?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我们只有用那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去报答父母为我们付出的,那伟大而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