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先生 中的环境描写 和情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21:33:02
华威先生 中的环境描写 和情节
华威先生 中的环境描写 和情节
华威先生 中的环境描写 和情节
《华威先生》
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是张天翼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一篇最杰出的讽刺小说.
张天翼是一位以讽刺著称的小说作家.他早年写过滑稽小说和侦探小说.以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生了变化,小说创作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强.1928年,张天翼小说创作进入旺盛期,至抗战前夕,他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相当多,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反攻》等;中篇小说有《清明时节》;长篇小说有《鬼土日记》、《一年》等.张天翼的作品大多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旧知识分子的虚伪.他笔下的人物,大都过着庸俗无聊的生活,有的百般钻营;有的附庸风雅;有的游手好闲;有的自甘堕落;有的则对社会深怀不满,但却不肯去追求新的生活.对这些人物,张天翼以辛辣而又诙谐的笔调毫不留情地剖露了他们的灵魂.1930年,张天翼发表了表现小市民卑琐心理的优秀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小说中的主人公老包是某公馆的仆役,他渴望儿子包国维能够读书成名,将来做大官.为此,他四处千方百计为儿子借学费.然而儿子包国维却根本无进取心,他整日跟浪荡子弟学一些浮华的时髦,多次留级仍安之若素.最后,终因打伤了人而被学校开除.小说生动地描绘出了老包望子成名、小包骄纵愚妄的心理和性格.
抗战爆发后,张天翼继续以他的作品敏锐地反映社会.这时期他创作了小说《华威先生》、《谭九先生的工作》和《新生》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都较有影响.
张天翼一生除创作了大量小说外,还创作了不少童话.
《华威先生》以华威先生和抗日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为表现中心,塑造了华威先生这样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的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民族矛盾掩盖下的阶级矛盾,揭露了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严重斗争,并满腔热情地写出了革命群众的抗日要求和力量.
华威先生是作品主人公.作为“抗日工作者的上层分子”,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的时候,他忙着“顺应时代的潮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积极抗战的爱国者、领导者.在作品中,华威先生贯穿始终的就是“忙”.他整日坐着跑得像“闪电一样快”的黄包车,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有时“一天要开几个有关抗战的会”.他忙于发言,忙于参加一切抗日组织.为此,他声言:“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因为“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而他都必须去“领导起来才行”.但实际上,这位“抗战要人”整日蜻蜒点水式地参加每一个抗日团体的会议,发表几句千篇一律、空洞无味的指示,什么具体的抗日问题都解决不了.他整天忙的是什么呢?是到处兜售“一个领导中心”,也就是千方百计伸手攫取一切抗日团体的领导权.他每到一个会议必定反复强调:“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事情就会变得“很危险,很危险”.他拼命揽权,就连“战时保婴会”这样绝无“危险性”的团体,他也绝不放松,甚至连最为名正言顺的“日本问题座谈会”,也要被他追问“到底是什么背景”.华威先生不但自己一点抗日实际工作都不干,还要对群众的抗日活动百般阻挠.当他发现有些抗日组织不容他插手,他非常气愤,又是打听,又是调整,并威胁说:“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并大骂那些反对他控制的群众搞“秘密行动”,是成立“非法团体”的“浑蛋”.作品通过塑造华威先生这样一个打着抗日招牌却不干实事,到处镇压人民的官僚形象,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统治者以抗战之名行反人民之实的反动本质.
这篇小说没有一般小说常有的贯穿始终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详尽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剖析,然而作品却能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漫画式的笔法,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如作品是这样勾勒华威先生的外形的:“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这段描写,可以说是粗线条漫画式的勾勒.由于作者在表现人物外形时,能紧紧抓住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写,因此,使人物的本质真实、准确地凸现了出来.“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这显示出了华威先生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他的手杖“粗”且“黑油油”的,而且“永远带着”,这又写出了人物官气十足,总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官老爷的样子;无名指上的戒指和拿着雪茄烟的特有姿态,又进一步将人物虚伪做作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
这篇作品不仅能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出人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还能通过夸张而不失真的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华威先生每会必到,而且常迟到并总是希望别人注意到他,于是,“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是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这一典型细节抓得很好,它准确地将华威先生那惟恐别人不知道他到场了,而且是忙得不能准时到场的特定心理,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另外,作品写华威先生常爱“掏出表来看一看”,看时“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头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这些细节也抓得很准,它将人物整日煞有介事的样子夸张地表现了出来.
利用人物举止前后矛盾、言行不一来凸现人物性格,也是作品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如作品写华威先生开会常迟到,但是步入不同的会场,他的神情却大不相同.如果是参加下级的“难民救济会”,他的态度会是“很庄严”,而且是“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不仅如此,他还要在门口稍停一下,“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如果是参加上级领导机关的“工人救亡协会指导部”的会议,他步入会场的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他脸上堆上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不仅如此,当“主席对他微笑一下”后,他会马上“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华威先生步入不同会场行为极不统一的特点显现了出来,使人物对上奴颜屈膝,对下骄横无理的本质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华威先生不仅在行为举止上有前倨后恭、自相矛盾之处,在言与行上也有极矛盾之处.如他整日叫喊自己太忙,“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他嘴上这样说,可是行为举止呢?他在“工人救亡协会指导部”召开的会议上,与小胡子的一番对话,已经不打自招地供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原来,这位忙得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的官员,却有的是时间去赴宴会,并且喝得酩酊大醉,然后睡大觉,做美梦.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让人物在对比中呈现出本质,收到了明显的讽刺效果.
这篇小说仅余字,然而作者却以高超的讽刺艺术笔墨活画出了华威先生这样一个虚伪、庸俗、浅薄、好卖弄、卑劣无耻的国民党官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