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新登古城墙的作文各个各个各个各个各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7:35:06
描写新登古城墙的作文各个各个各个各个各个
描写新登古城墙的作文
各个各个各个各个各个
描写新登古城墙的作文各个各个各个各个各个
历史上的新登古城变迁,大致有三次:
1、唐古城
据《新城县志》载:新登古称新城(今邑而城之故名新城),三国吴黄武五年(226),东吴孙权立东安郡于富春,分富春地置新城县.
唐古城“在县东南三百步,相传为唐徐敬业起兵时筑”.由于此记述语焉不详,而徐敬业起兵去新城甚远,何以筑城于此?历史上对此说法有遗疑.所以无法定论.但可佐证有唐古城的是晚唐诗人方干的七律《登新城楼赠蔡明府》一首:“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销忧.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六月似高秋.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据《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载,方干,浙江富阳西南人,宣宗时(847-858)举进士,卒约888年.而杜稜筑东安城为唐大顺二年(891),因此,当时的新城应另有其城.
依据宋咸淳志新登县境图分析,其中的“新城铺”位置在现今的大小东门和南门间的旁缘,期间有一条白道通向过岸滩,该道极有可能是小东门到过岸滩道路的前身.这也应验了方干诗句“草中白道穿村去”. 葛溪在当时溪面宽阔,明朝以前,出南门就是城南渡口,故曰南津.现今双溪村位置,是松葛双溪汇流至鼍江水道的避水区域,但又极易被洪水及潮水浸湮.按照县境图的标识,今城郭范围均为山丘树林,唐古城只有设立在大小东门及城隍山的斜坡上,比较适宜.
对于唐古城毫无遗迹一说,那是因为钱鏐命令杜稜筑东安城时,将城隍山、秀山、黄山等高丘平整扩大城区,挖土填壑,城墙和环城濠刚好波及唐古城一带,为扩展视野,古城外围的建筑全部夷为平地也是有可能的.再者,城墙城濠竣工后不久,就出现了数次大规模的抗击杨行密所部攻城战斗,唐古城完全毁失,也在情理中事.
2、东安镇古城
唐末天下大乱,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屡次兴兵进犯江浙,这时,钱鏐属下八都的战乱情景是:“紫溪窜、堡城火、建宁不守、静江无将”,钱鏐急令杜稜建东安城全力镇守,坚固杭州侧翼,保全临安府.
杜稜受命后,立即在新城勘察松葛盆地地形,按风水八卦理念制建城图.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秋七月动工,次年夏四月竣工,历时约十个月.
新登民间也世代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皇帝为保都城,命使者快马到新城,口谕杜太师立即在新城构筑七十里路方圆的城防!情急中,使者误听成七里路方圆,由此,新城就成了一座小城.
那么,东安城到底有多大呢?据宋咸淳志记载:“县因山为城,周二千五百七十一步,高二丈三尺,杜太师筑.”按照旧度量制五尺为一步,鲁班一尺为现今28厘米计算,新城周长约3599米,与传说故事中的七里,倒也相符.城僻四门,按嘉靖袁志载:古云“宁海门”即观光门;“桐江门”即来远门;“镇安门”即新镇门;“富春门”即朝京门又祠堂门.
当时的东安城,比今存的新登古城郭要大一倍多,圈住了诸多制高点,即为点点山峰,计有九处之多.名曰鹁鸽(凤凰)、孤浦、假山(秀山)、一峰、冬青、杜墓、多福(黄山)、沧泉、宝珠.故城内地势高下不等.除县衙和多福寺外,俱为农居,间有田土.清邑人方可权有诗曰:“九凸炊烟有短长”,即是指此.现今城北的杜墓山等也在城郭之中,所以,杜太师在官塘开浚水库,库水引入城濠很是便捷.
三年后的唐昭宗乾宁二年(895),杜稜率东安军据城抵御淮南军所部凭城固守,经过军民热血鏖战、奋勇抗击,取得了东安保卫战的胜利.罗隐在《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中也曰:“奔我而活者,四镇之生聚焉.”“是知人非城则无以为捍,城非人则无以为固.不有城也,人何以安?不有将也,城何以坚?”
3、明古城
东安城建成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5),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人畜蹭损,已“年久倾圮,砖石无存,土淤平坦,曾不足以限出入.”此时,倭寇大举骚扰我东南沿海,国家内忧外患日多,国力日衰.为保江山社稷,朝廷下令各郡县,以筑城为当务之急.
嘉靖三十二年(1553),新城县令范永龄驰书时任松江知府的邑人方廉,求取筑城抗倭经验.范县令根据方廉的计策,劝谕士民“量助砖石”;对大户则以查税相告,从而“风动巨室,而使其毅然兴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范永龄依山筑城竣工.此次所筑之城,周三里,计一千二百十三步(约1698米).城墙高一丈六尺,筑有雉堞五百七十堵.设四门,东曰:元始;南曰:亨通又名嘉会;西曰:利遂;北曰:贞城.
范县令筑城,是在杜稜所筑的东安罗城基础上,缩改依山修筑而成.城垣位于松葛二溪环抱的河谷盆地,屹立在盆地中心的五座丘阜,犹如“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
古新城城门,历代变更数次,大多四门说,又说“旧东门二,塞其一”.万历元年(1573),方廉出资,重开旧东门,因是偏东门,又名小东门.一共为五门.《新登县(民国志)》载:“城楼凡五,各门皆有敌楼,今城筑于嘉靖间.”按旧志,小东门为“昭阳门”.
《新登县(民国)志》载:“万历三年,知县温朝祚增筑女墙,高三尺五寸,池环如城.”
同治元年前后,城北隅被“洪杨(太平军)”兵燹轰毁数丈.“同治二年(1863),县令姚原焯请帑修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县令关锺衡修筑城北隅.
新城古城的五座城楼,下为城门,上乃城楼,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城楼正前方有三个窗口,可向远方眺望.背后仅一小窗口,向城内.城楼二侧均有小门,通连城墙雉堞内侧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炸毁城墙数处,为防鬼子空袭,便民疏散,驻军和新登县政府召集民工将古城的城楼和雉堞全部拆除,把城墙的墙砖搬到东岳庙去修筑忠烈祠.由于民众较强的反拆呼声,仅剩下西门城楼未拆.
1945年春,国民党第79师驻防新登,在城内外构筑了数十座碉堡,都是拆下城墙砖修筑的.自此,新登古城墙矮了四五尺.
十年动乱期间,有些人在城墙脚外围占地搭建棚屋,以“破四旧”为幌子,肆意将城墙砖石拆去建房,如此就引得一些人效仿,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撬拆城墙,运去别处建私房打墙脚,竟无人敢问津.更有甚者,为推扩私宅道地,擅自将近城墙一侧的城河石坎向外挪移,进一步缩窄城河宽度,并在城河上铺设路道,乃至封盖城河,借城河面上的空间为自家道地.短短几年,新登古城的西北、东北的二段城墙,被撬得满目疮痍.拨乱反正后,有关部门及时制止了拆城墙歪风.
1980年,富阳市人民政府将新登古城墙城河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政府多次拨款责成有关部门维修管理,而今,城垣环圈完整,惜五门均无城楼,石块城墙之上没有雉堞女墙.
一千一百多年的古城,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的,这在全省,连同新登就二处,因此,新登古城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绝非一般.
对于新登镇古城保护新登镇党委政府相关重视,在镇人代会上已经提出对于古城保护的若干建议,现在,我镇已经委托上级城建和文物部门进行《新登镇古城保护的规划》的编制,同时我镇正积极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加大对新登古城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在财政投入等方面.进一步保护新登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