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的诗,然后改成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9:54:41
"李杜"的诗,然后改成故事
"李杜"的诗,然后改成故事
"李杜"的诗,然后改成故事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诗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4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全部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6 飡:通“餐”. 7 羞:通“馐”.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