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者有什么历史价值历史价值!不是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0:44:11
拾穗者有什么历史价值历史价值!不是内容!
拾穗者有什么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不是内容!
拾穗者有什么历史价值历史价值!不是内容!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后来到巴黎从师特拉罗虚学习.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画一些模仿蒲珊和佛拉贡纳的罗可可风格的香艳体绘画,放在画店里出售.但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时刻希望着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纯朴而勤劳的形象.1848年,他画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卖了500法郎.他同他的朋友、动物画家夏尔·雅克商量,用这笔钱到巴比仲去定居.当时,画家卢梭和狄亚兹已经在那里安家,米勒十分向往他们的生活.于是,米勒毅然迈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1849年7月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5个孩子,同夏尔·雅克一起,坐上了一辆笨重的日式释车,驶向离巴黎90公里的枫丹白露,然后,背着简单的行囊,步行来到巴比仲村.这个农民的儿子终于又回到了农村,望着那儿的树木和田野,他高兴地喊着:“阿,上帝,这里真美呀!”他又呼吸到土地的芳香,又听到了森林的喧嚷,他童年时神往的一切重又呈现在眼前.于是,以卢梭、狄亚纪要普勒、科罗和米勒为主要成员的、在欧洲美术史上声名卓著的“巴比仲画派”就这样形成了.此后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许多法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画作品《播种者》( 1850 )、 《牧羊女》 (1852)、《拾穗》 (1857)、 《晚钟》(1859)、《扶锄的男子》 (1863)、 《喂食》 (1872)、 《春》 (1873)等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从不虚构画面的情景,每一幅画都是从耕耘着、放牧、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
在60年代,米勒的作品在法国画坛引起极大的反响,他的作品一次次地被拒绝.直到1867年,米勒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第一次承认,人们逐渐认识了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他的一生,物质生活极为不幸,有时甚至几幅作品仅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而他死后,法国为购回《晚钟》一画,竟花了80多万法郎.
天才和不幸往往在人的命运中伴生.1875年12月22日,画家在巴比松逝世.
如同卢梭、科罗等风景画家发现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诗情画意一般,米勒也发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诗情画意.不过,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槛楼,肌肤黝黑,佝楼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