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山水画对江南园林艺术的影响看你们谁能写好咯 论文要是写的好 写得有文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40:32
文人山水画对江南园林艺术的影响看你们谁能写好咯 论文要是写的好 写得有文采
文人山水画对江南园林艺术的影响
看你们谁能写好咯 论文
要是写的好 写得有文采
文人山水画对江南园林艺术的影响看你们谁能写好咯 论文要是写的好 写得有文采
一、近水远山皆有情:谈布局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贾政、宝玉众人游大观园时,进门见一带翠嶂,众人皆赞道:“非胸中大有丘壑,焉想及此?”第四十二回薛宝钗论及画园时说:“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园林是由山水、建筑、花木等有机组合成的综合性艺术品,其中诸多物质元素的安排、配置都离不了这“胸中丘壑”.“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因地制宜、随形布景,无不需要精心的构思和反复推敲.
园林总体布局讲究曲直变换,其中主要方面在曲折宛转.明末吴江计成的园林学名著《园冶》中说:“不妨曲径,顿置婉转.”曲线在视觉上比直线更容易引起快感,具有动态之美、自由之美、丰富之美,符合人的心理节奏,容易使人感到愉悦.园林布局上的曲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穷感,可以把更多的景致汇聚在较小的区域内.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意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试看大观园,第十七回描写一进门就有“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作为障景,避免将园内景色一览无余.出潇湘馆时,又“倏尔青山斜阻”,此处脂评曰:“斜字细,不必拘定方向,诸钗所居之处……都相隔不远,究竟只在一隅,然处置得巧妙,使人见其千邱万壑,恍然不知所穷,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布置耳.”这一青山斜阻造成了空间的延宕,使人有景深之感.又“转过山怀”才“隐隐”看到稻香村,不露痕迹而扩展意境.出稻香村又“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连续经过荼蘼架等六处盘旋曲折的景点,然后又安排蓼汀花溆一带水景,因无路无船,只能从山上盘道“攀藤抚树”过去,见水貌“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步步入胜.出怡红院时,“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大山阻路”,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直由山脚边一转”,便“豁然大门前见”,正是柳暗花明的境界.一如《园冶•园说》云“逶迤衡直,闓爽深密,皆曲有奥思”.这种做法在江南名园如拙政园、留园 、随园 等园中都有体现.如苏州留园的布局:入留园石库门,进入小门厅,走进东面的过道北行,到尽头是一方厅,再西行,始至“古木交柯”,由此空间才由窄渐宽,光线由暗渐明.北侧光影参差的数十种漏窗使得窗外的花木、假山、溪流、亭台若隐若现.西望,西壁的窗庑透出明瑟楼和绿荫轩,似隔非隔.然后在步入涵碧山房,始见一泓碧水,一望旷如,山水池台尽收眼底.留园正是得造园“藏露”之神髓,随形而弯,依势而曲,以造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视觉感受.江南园林在游赏时讲究移步换景,每行一步,每一个角度,景色都有所不同,给人丰富而变幻多姿的艺术感受.大观园游赏时也要“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第十七回),“相隔咫尺而风格意趣迥异,真如人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偌大景致,万千气象,竟无一重复之笔.” 园林有曲有藏,有深有密,便含蓄有味,材料、空间有限,而意亦无穷矣.
园林布局主要依赖山水的安排.自陶渊明、谢灵运以来,怡情山水便成了文人们不可或缺的审美活动和心灵需要.在造园上便表现为假山、泉池的布置和营造.假山泉池虽多非自然山水,但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就山而论,园林有真山,也有假山.用山石作障景,是曹雪芹善用的艺术手法.障景又称“隔”,即用山石、廊墙等在出现较大山水景区之前营造一个较小的前导空间,避免景物一览无遗,丧失含蓄美.“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给人欲扬先抑、柳暗花明之感.大观园入门处的翠嶂便有此功能,深得贾政诸人的赞赏.其实,大观园入口处之假山障景,在江南园林之中是并不罕见的艺术处理.出于这种艺术考虑,苏州拙政园入门有黄石假山,沧浪亭入门有土山,南京瞻园入门有湖石山峰,皆以为障景之用.大观园蘅芜院中的山石,也是“把里面房屋悉皆遮住”,这有如苏州耦园 之西园,乃在方形院落中置一大型湖石假山,以增加视野的深度.大观园中又有“堆石垣”的障景手法,即以叠石构成的墙垣,本身是一段假山,又具有像墙垣一样分隔空间的作用.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说“界墙者……莫妙于乱石垒成,不限大小方圆之定格.”南京煦园 即有此种做法:乃叠湖石为垣,间隔鸳鸯厅与桐音馆,在藏露之间相应成趣.大观园中分割空间,隐隔园景主要依赖真山,即贾政宝玉游园所见“青山斜阻”之山,为西部大主山,山脊上有凸碧山庄,高“不过百余步”,山下临水有凹晶溪馆,山上有盘道,且多藤树.江南园林亦有以真山为景,如无锡寄畅园、南京随园等.“因山为园者,其起伏转折,更为有趣.”
如果说,山是园林之骨骸,那么水就是园林的血脉.水有死水有活水,死水了无生机,日久则质败,故名园之水,皆用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南诸园,或沟通水系引水入园,或在池中暗通泉源.苏州网师园彩霞池,池东南有溪口,石拱小桥,拦出水闸和水涧,曲折深奥.大观园水源是“会芳园北墙角引来的一股活水”,由大主山山坳流至沁芳闸,闸上建有石桥,“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见第十七回).引水之理,同出一辙.水有静水有动水,江南园林的水面以静水为主,园中水池都有着一潭平似镜的水面,静谧幽雅,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称.拙政园水体占全园面积五分之三,除主池之外,或以支流萦回于亭馆山林之间,或导为水院,变化较多.大观园的水系比较复杂,全园水体是流动的,但于适当处蓄水成池,如沁芳池、花溆、荇叶渚,柳叶渚、藕香榭的池子、凹晶馆的池子.藕香榭上可演戏曲乐,凹晶馆可临水赏月,可见都是静池.尤其凹晶馆池水,“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第七十六回).大观园中引人注目的是活泼的动水景,其势不逊于苏州环秀山庄宛自天然的山涧、溪流,其声又大有寄畅园八音涧的神韵.这沁芳泉“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花溆则“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第十七回).飞泻流淌的溪水使水流的平面布局变为立体,创造出瀑布式有声有色的水景,凭添了生机和活力.有似苏州狮子林飞瀑亭旁的瀑布,其水分成三段跌落,激流澎湃,潺潺有声,再以一流清水注入荷池,宛自天然.动静结合的水系,在江南园林中并不多见,但恰是南京随园的特点.随园水源发自西山,沿南唐护城河故道向东流入随园,聚为荷池,然后流出园外,注入秦淮河.动静结合,与大观园意趣神似.
二、暗香浮动月黄昏:谈意境
江南园林的艺术特点,应该可以这样说: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江南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江南园林的艺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江南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江南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江南园林的基调.
而这些都是与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意境相一致的.江南园林作为文人山水画的物质再现,实际上是二维的水墨山水构在三维空间中的物质再现.江南园林遥承唐宋文人写意园之精髓,又随着江南文人画家群体的勃兴而更具神韵.元代山水画为写意的画法、庄禅的精神全面渗透.明代苏州人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形成的吴门派继承元人画意,突出笔情墨趣.而到清代,江南又是四僧、四王、扬州八怪、金陵八家主要活动地区,无疑使得文人山水画风直接影响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使其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而贵于含蓄蕴藉、清新高雅.
还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提出的山水画南北宗一说,对于促进山水画发展,进而提升江南园林的艺术水平意义颇大.他借佛教禅宗的南北宗分野来论画,推崇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贬低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说:“余谓张旭之有怀素,犹董源之有巨然,衣钵相承,无复余恨,皆以平淡天真为旨.”在这种主旨下,从吴门画派到扬州八怪的南宗画,推崇的是淡泊清远,“率多真意”格调追求一种温润、素雅、涵蕴的效果.南北分宗又引发了中国文人对诗、文、书法等其它艺术分野的兴趣,所谓“非独画也,古今风骚流别之道,固不外此”.从唐代的司空图,到宋代的严羽,再到明代的徐渭、董其昌,从看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到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诗境、书境,皆与南宗画的艺术境界一脉相承,并影响有清三百年,余波未尽.而这些,本质上都是和江南园林主人们,和曹雪芹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追求相一致的.于是,难怪反映文人山水画意的江南园林与曹公笔下的大观园是意境相近、殊途同归了.
江南园林深刻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和志趣.江南名园如拙政园、留园、沧浪亭 、网师园等都是典型的文人园林,体现了文人隐逸江湖的怀抱和怡情山水的情致.北宋诗人苏舜钦无罪遭贬,居苏州作沧浪亭,沧浪之名,源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苏以事渔为隐,隐栖江湖,远离政治风波.网师园之“网师”,也是渔人之意,园中有濯缨水阁亦取此意.园林的隐逸主题除了表现为渔隐外,还表现为归农,在园林中布置一处茅檐竹篱的田园小院,重现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野趣.“又一村”在留园北部,借陆游诗“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取名.此处环境恬静,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昔日有果圃蔬畦之胜.拙政园东部的归园田居,有“秫香馆”,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大观园中也有一处“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了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以文人士大夫自居的贾政见了,便笑道:“……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见第十七回)更妙的是芦雪庭,“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第四十九回).曹雪芹把渔农野趣融于芦雪庭一身,渔人直接从茅草房中推窗垂钓.为突出这点,作者让贾宝玉戴笠披蓑走入农舍,并让人称他“渔翁”,大有沧浪亭、网师园主人的意趣.
文人园林的另一特点就是雅致朴素,回归自然.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主张“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崇尚老庄的中国古代文人也欣赏自然、含蓄、冲淡、质朴、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文人园林便以情韵取胜,追求平淡清深、幽雅脱俗的意境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迥出天机,参乎造化,妙合自然,假中见真,不见斧凿痕迹.无锡寄畅园便是江南园林中合乎自然的典范,其山连接惠山余脉,远借锡山风物,又引惠山“天下第二泉”水入园,园中草木阴翳,尽得山野之趣,宛若天成.曹雪芹借宝玉之口说:“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者……正谓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第十七回)曹雪芹的美学思想正合江南园林的造园美学.大观园为元妃省亲而建,应为皇家园林体制,但事实上大观园除了顾恩思义殿和大观楼为应皇家体制所建的辉煌宏伟的建筑群落以外,宝玉与众姊妹居住的院落和日常活动的场所有的都是江南文人园的格式和景境.如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贾政见了便教训宝玉:“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第十七回)蘅芜院有许多异草,“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又评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贾政虽是附庸风雅,却也道出了文人志趣与审美标准.而在江南园林中适合煮茶操琴的风雅厅堂则不胜枚举.譬如拙政园玉兰堂为园主读书作画、煮茶操琴之所,原名“笔花堂”,乃用“梦笔生花”之典.院落小巧精致,白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花坛植有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植玉兰、桂花,色、香宜人.在此读书作画,实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江南园林崇尚淡雅,故而在色彩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刘敦桢先生评价江南园林的色彩美:“墙壁以白色灰色为主,间亦涂抹黑色……而木造部分,亦仅用橙、黄、褐、黑、深红等单纯色彩,故人为之美,清幽之趣,并行而不悖.” 江南园林自宋以后多尚粉墙黛瓦,栗色门窗,大红大绿沾染富贵俗气,当然舍弃.大观园中除顾恩思义殿应皇家体制,建造得富丽堂皇,“金辉兽面,彩焕螭头”之外,色彩以淡雅天然为主.大观园正门颇似拙政园、狮子林正门,有“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贵俗套”(第十七回).怡红院外也是“粉墙环护”,潇湘馆亦是“一带粉垣”,蘅芜院“一色水磨砖墙”,围护着“清凉瓦舍”(均见第十七回),公子小姐的住所附近也呈如此雅素之态,实在不像是“钟鸣鼎食之家”,倒像是寒素文人.李渔说:“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 正是“画栋雕梁,徒眩眼目.竹篱茅舍,引人遐思.” 大观园中芦雪庭和稻香村便朴致雅洁,不加雕饰,是一番恬淡深远的意境.
三、梨花院落溶溶月:谈细部
大观园不仅布局精当,在细微之处也可见出不俗的艺术特色.陈从周先生说:“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 大观园虽是大园,但其细部依然如江南文人园林,精巧非凡、充满诗情画意.下面分别从建筑、因借、山石、花木各方面予以比较.
园林中的建筑除了在色彩意蕴上有着无穷的美学涵意外,在建筑艺术上也有独特之处.大观园中众多亭、榭、桥、廊等,也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因水成景是江南园林的一大特色,以水为中心安排桥台亭榭,大大增添了游赏的情趣.大观园大体属于这类江南风格.沁芳亭是桥亭,“压水而成”(第十七回).形式和意味很像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它将亭、桥结合,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形成秀美的亭桥.藕香榭是“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第三十八回).南京愚园愚湖中有水榭一座,四面临水,与藕香榭异曲同工.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也是四面临水,虽是亭子,但意趣与藕香榭同.滴翠亭也是水亭,是“四面都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第二十七回).颇似苏州西园湖心亭.桥有折带朱栏板桥,这种曲桥在江南园林中极为常见.在二十六回、四十九回出现的蜂腰桥,则也是一种江南常见的石桥,桥身是高耸的拱形,桥腰细瘦,不仅便于行船,而且桥孔倒映入水,上下各半个圆,一实一虚,构成如画之境,极富审美意趣.与大观园相似的水榭、水亭、曲桥在江南园林中几乎随处可见.潇湘馆、怡红院、蘅芜院中都有“曲折游廊”“游廊”“超手游廊”,游廊也是江南园林必不可少之物,附属于建筑物又起连接建筑物的作用,通常将游廊平面向左右折曲,利用其迷宫式效果增加景深之感.拙政园的的爬山廊、瞻园的临水廊、留园的坡地廊、沧浪亭的复廊,随势曲折,变化万端,有墙者则加以漏窗,墙外景物亦隔非隔若隐若现;无墙者则令游人沿廊环顾左右,移步换景.大观园的轩馆中结构最佳者则为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前者在山之高脊,后者在山坡下近水处.山高处为凸,山之低洼出为凹,湘云评之曰:“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赏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凸碧山庄)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凹晶溪馆)去.(第七十六回)”无独有偶,扬州瘦西湖“小金山”便有风亭、月观一高一矮,一山一水两处赏月点.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是《园冶》中着重提出的艺术原则.因借即因时因地巧妙地将空间引伸出去,组入更多的景致为我所用. 《园》又说:“夫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李渔说:“开窗莫妙于借景.” 园林的门窗能够利用自身的框架和漏透作用恰到好处地将园景摄入,似隔非隔,使游赏者产生如画的感受.这就是借景中近借的一种.漏窗在园林中起“泄景”“引景”作用. 漏窗借景也是对景,在江南园林中数不胜数.大观园中亦有花窗门洞,有“编花为牖”,即用花木编结成漏透的花墙,怡红院有“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它们都可使景物在藏露之间,若隐若现,增添了曲折幽深的含蓄之美.借景还有远借,即把园外远处的山水景物借入园内,与园内景物相得益彰.如拙政园远借苏州北寺塔,无锡寄畅园远借惠山,而两山夹抱的南京随园则“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红楼梦》虽未描写大观园外有何景物,但林黛玉题咏诗中有“借得山川秀”之句,暗指大观园亦可有远借之景.借景还有一种为“应时而借”,即借助某种空间景象在特定时间里的审美特点和意趣进行景境的创造.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 这是借景的引申和发挥,在曹雪芹笔下更是淋漓尽致.曹融合了花木、禽鸟、琴笛、风雨、云水之形影声色诸方面的意境,虚实相因,动静相对,成为园林美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凸碧堂闻笛,潇湘馆听雨,凹晶馆寒塘鹤影,栊翠庵白雪红梅.如此种种,做到了《园冶》所言的“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合四时”,使时、景、情互借互生,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江南园林的石假山可谓是巧夺天工、不落斧凿的抽象派雕塑品,具有线条飞舞跌宕,块面虚实凹凸的美.大观园入门处的“翠嶂”,“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颇似苏州狮子林的九狮峰之属.九狮峰得江南园林叠石之妙,怪石嶙峋,似乎可以看出九只狮子之状.这似与不似之间,比工细的形象更有品之不尽、神秘莫测的美感和想象空间.至于蘅芜院中“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则绝类江南四大名石: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玉玲珑,尽得瘦、漏、透、皱,清、丑、顽、拙之妙.且若要石峰奇特玲珑,崚嶒纵横,自然是体态通透、婀娜多姿的太湖石为上上之选.自北宋艮岳以降,园林多以湖石峰为清赏,大观园也不例外,“插天玲珑”的石峰、“白石崚嶒”的翠嶂,想必是太湖石中的精品.
植物花木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仿佛园林的毛发.花木蓊郁,园林才有生气,才有华滋之美,没有花木的填充和映衬,园林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诗情画意.正是“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大观园中“佳木葱茏,奇花闪灼”,有桃、杏、梨、桂、海棠、芙蓉、牡丹、蔷薇、芍药、芭蕉、梅、竹、柳、松、梧桐等,不一而足,具有形、色、香等不同的审美价值.稻香村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怡红院有“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秋爽斋有芭蕉、梧桐;水池边有“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均见第十七回).还有荼蘼架、木香棚、牡丹园、芍药圃、芭蕉坞,藕香榭、梨香院、榆荫堂这样以植物命名或作为主题的景点或建筑.江南名园绝无不用花木成景、点景者,如拙政园十八曼佗罗花馆、海棠春坞、荷风四面亭,留园闻木樨香亭,狮子林问梅阁等等.而大观园的花木在江南园林中也应有尽有.如桂花,第三十八回贾母同众人赏桂堪为佳话.而秋天赏桂本是江南士民的文化习俗,留园的闻木樨香轩便为赏桂闻香所建.树木花草给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美妙的形姿,净化了园林的环境,增强了园林的观赏价值.
植物花木除了具有外在的审美功能外,还富有内在的意蕴和审美内涵.千年以来,文人士大夫赋予植物以人格,使植物人化的例子比比皆是.竹,潇洒秀逸,生而有节,高尚不俗,正直清高,是文人名士理想的人格化身.苏轼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成了江南园林的必备景观.沧浪亭以竹为胜,有专门赏竹的景点“翠玲珑”,清趣盎然.又拙政园有依玉轩,狮子林有修竹阁,扬州有独以竹为名的个园……至于散植之竹,更加数不胜数.大观园中潇湘馆以竹为胜,“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第二十六回),潇湘之名,又借传说中湘妃竹为娥皇女英泪撒成斑的典故,作为林黛玉居所,又衬托她孤高自许的性情,把竹的意蕴和人物形象融为一体.梅花冰清玉洁,傲骨贞姿,自古文人题咏无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千古传诵.大观园栊翠庵梅花“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第四十九回),“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第五十回),是上上之品.梅花本胜在南方,江南园林中植梅,以梅为景屡见不鲜,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狮子林问梅阁,沧浪亭闻妙香室等等.
此外一些花木还有独特的赏声之效.芭蕉为江南园林中常见之物,大观园中亦所植不少,怡红院中蕉棠两植,秋爽斋蕉桐两植,又有芭蕉坞.芭蕉修茎大叶,听雨打蕉叶之声尤其令人心醉,拙政园听雨轩便为此而设.荷花在江南园林中更为常见,许多园林的中央水池就称为荷花池,几乎无一没有荷花.大观园种荷虽未直写,但藕香榭显然为赏荷而建,意味极似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李商隐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引用,在江南园林中亦为赏荷绝唱.拙政园留听阁为赏荷佳处,即用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