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的典故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7:42:17

“三人成虎”的典故翻译
“三人成虎”的典故翻译

“三人成虎”的典故翻译
出 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原 文
庞恭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5)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7)市之无虎明(8)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10)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11)王察(12)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战国策》
注 释
1.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2.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3.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4.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5.信:相信.6.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7.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8.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9.去:距离.10.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11.愿:希望.12.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13.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14.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15.谗言:中伤别人的话.16.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17.果:果真. 18.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19.反:通“返”,返回 20.太子:此指魏国的王位继承人 21.过:超过 22.果:果然 23.得:能够(得到)
译 文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恭.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会怀疑,但一般不会相信,”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恭走后,毁谤他的人太多了,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道 理
[1](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 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 立即指出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墟集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庞 ...

全部展开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 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 立即指出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墟集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庞 离开魏国之后,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 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