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1:51:42
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之死读后感
之所以说是演义中的杨修,并非在说史,请史者勿对照.
小时候,总听老师及尊长告诫:可别成了贾宝玉,聪明反比聪明误;再长大一些,又说听说了:收敛一些,不要成了杨修的下场!那时虽不知杨修是谁,却大约猜得出:人很历害,只是爱表现吧;最后很惨的吧.
上初二吧,学了《杨修之死》那篇课文,才终于弄明白杨修的问题了!因大人训诫,我读三国是很晚的,其它倒较早.
以后,从一些史料中得知,杨修竟与我等是“同乡”,应该是死于曹丕和曹植的争储斗争中;是曹操担心杨修所主谋的曹植集团会给既定的曹丕集团带来麻烦以引起政治动荡、生灵涂炭,而下决心除了这一能臣的吧?此论点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从演义《杨修之死》中观照,用一句现代话说,杨修的个性太过张扬、太能理解、并提前泄露了领导意图,最终获得了彻底被炒.
这一论点应该说与目前做事立世有违.
现在的企业求贤、个人创业,多要求要能伸张个性、尽可能地发挥才干.所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才有德,培养使用”.那么即使有德有才,如何被知道呢?依我看,可能只有去张扬表现了.
只要说你能借助企业平台创造效益,并与公司提前约定利益分配,那么,你发挥的结果一般来讲,是不会成为杨修的.
因而,在正确理解了“我从小所受之训诫”之后,又应从杨修的所做所为中吸取有益、有效之成份.
师长们之所以不让在小时读三国,是要我以杨修为诫,是担心从小就不务实,去勾心斗角;或象杨修一样只顾表现而不注意言行的负面后果.
这样又看来,三国还是要精读,以助能理解世事的运行原理;杨修也要学些,以便领导能发现提拔.只是要能把握轻重原则.
目前,经济市场、社会运行规则已经进入了一个“销售时代”,人人都在推销自己;包括做管理、做市场、做工作;甚至做官、做文、做人;如果不去主动张扬,怕的是工作没成绩,连生活也解决不了的了.
这个论点说清楚了,大家方明白了目前以些怪异的思潮,原是如何产生的了吧.
原来这杨修是要学的,也万不可学得“过精”了!非要重一个德字的哦,要不然,曹操虽死了,“民心”二字,焉知是不能杀人的?
我先借鉴吧,亦不能说得太明,不然有被“咒杀”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