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几篇比较好的周记什么方面的都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7:57:43

谁有几篇比较好的周记什么方面的都可以.
谁有几篇比较好的周记
什么方面的都可以.

谁有几篇比较好的周记什么方面的都可以.
读《朝花夕拾》有感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残杀,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几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人物形象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苏俄的历史以及人们的不断的斗争生活,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他当童工,受尽折磨,是受朱赫来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由于从匪徒手中救出朱赫来而被捕,在战场上,他多次身受重伤直到最后双目失明.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但是这些,只是让他更加坚强.他最后虽受尽了伤病的折磨,可是依旧坚持写作.这些都反映出他那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书中的描写也十分成功,对景物、人物心理、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腻,使人物形象非常生动.
我也了解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他在十六岁时参加了部队,其间他因故身受重伤,右眼失明,后来在抢修窄轨铁路工程中患了重病,直到一九三零年,他左眼也失明了,但他依旧手写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又口授,请亲友笔录,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引起了强烈反响.保尔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这篇文章是以他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而成的.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人要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人一定要坚强,不要放弃.正如文中的一段话所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树是一位教师,以它的挺拔、苍劲对我谆谆教诲.我崇敬树,无论以群居方式、家族方式还是独居方式生存的树.无论它生存在茫茫的原始森林还是在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化带中.而最让我崇敬的是那些孤独地伫立在荒野的参天古树.它们像孤独的人,却不是因为郁郁不得志而隐居旷野的安逸之人.它是孤独的伟人,像纪伯伦,像萧伯纳.树梢瑟瑟的音响打扰着这个安静的世界,在声音的环境里与音乐有不朽地链接;树根静卧在泥土中,与这个深思的世界有着某种无言的默契.在思想的天地中与大师有着永恒的对话.树在这样不朽与永恒之中,沉醉却不沉迷其中.它终其一生只追寻唯一的一个目标:以它与生俱来的耿直性格,树立了一个冲破天宇的凌云壮志.展现自我的个性与魅力.一株茁壮挺拔的树是神圣而完美无缺的.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无法比拟的.树桩裸露的伤口总让人触目惊心.记录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地绘出美伦美焕的世界.留下了成长的痕迹——所有的痛苦与快乐.树桩是树的墓碑,年轮便是这墓碑上的墓志铭.记录下它这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饥贫的年代与丰盈的岁月.在年轮班驳的疤痕里看到了斗争过的那些意外的风暴与袭击.坚硬的树木是珍贵的,其年轮是紧密的.那些身处山巅,在雨露的滋润下,历经险恶的树,才是最可信赖的栋梁之材!
树是神圣的.如果谁认真地对待它,谁就能倾听它的心曲,与它亲密的交谈,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树不会喋喋不休地唠叨,只会谆谆教诲生命的真谛.只有读懂它的人才能了解、才能体会、才能感悟到命运的搏击与征服,曲折与强大.
树会娓娓道来它身心中闪耀着的瞬间的火花与深刻的思想,道出它的心愿与理想.它的心中蕴藏着沉默的力量,蕴藏着永恒的静思.它勇敢的去尝试来自命运的考验,以获取生命中的成功.每一棵树都是与众不的!它的脉络、形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树的每一根枝桠,每一片叶子,每一寸肌肤和每一个疤痕都是绝无仅有的.而每一棵树都是举世无双的,是一种唯一的存在!它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雕塑着永恒,表达着永恒!
树对它的父母祖辈一无所知,也对它的子孙后代一无所知.然而它相信一种力量叫做信任.它通过自己了解了它一无所知的同类.在它的种子里体验着繁衍的全部奥秘,了解自己而别无他求.它相信,上帝驻扎在所有信赖上帝的心中,而树的生活信仰就在这样的信任之中.
我有时会觉得忧伤,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信心与力量.我便会让自己远离喧嚣,独坐在窗前,对着一杯清茶升起的袅袅烟雾,凝望着窗外的一棵树.树会对我说:平静些,再平静些……生活的确是不容易的.但如果遇到所有的烦心事,我们都能置身事外,让杂乱的心绪变得澄清,平静地面对生活的赐予.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也不算太难!最重要的是要保存不老的心态.保有一颗像孩子一样纯真无忧的心.心中所有的欲望,致使我们远离母亲,远离故土.而最终我们会回到母亲身边,回到故土.其实,故乡和妈妈永驻我们心间.我们终其一生寻觅着的幸福,其实也就在我们心间.
树有久远的思想,弥漫着宁静的乡愁.树的生命比我们长久,树的思想比我们睿智.当我们学会倾听树的思想,我们便学会了倾听幸福的心声.
小书摊
每次回家路过那处书摊,我都会停下来看看,带上一份《晶报》,或者拿上一本《青年文摘》,付钱,然后对摊主投以温和的一笑,再匆匆离去.
书摊很小,放的书也不多,难得有人经过会停下看看.以前,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小书摊,因为很多时尚的杂志都没有,只有几本很大众的书,看得出摊主并不怎么在行,也不年轻了.的确,卖书的是个老头,瘦瘦小小的,那弯下的腰使他远看就像和大写的“C”.每当有人来到摊子前面时,老头总会点点头,堆出一脸的笑来,这时的他,就更像只虾米了,那笑,大概也是谋生的方法吧,我想.
正往家赶着,忽然想起今天《青年文摘》该出来了,可是刚才走出大门时忘了买.唉!真有点不爽,不然今晚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我的精神食粮了!忽然眼前瞥过一张广告,哦,是《青年文摘》的广告画,挂在那个小书摊前面.呵,没想到他这也有《青年文摘》卖!停下车,我走到摊前,果然有本新的《青年文摘》放着,不过一共只有三本,也难怪,生意不怎么样,进得太多卖不掉.这么想着,就随手拿起一本翻起来——这是我的习惯,买书前把书大致翻翻,了解一下大概内容,再回去慢慢看,这是一种心情.
“老头,《漫友》有没有啊?”旁边来了位打扮入时的美眉,嗲声嗲气的问道.
“啊?什么?《饭友》?”摊主没听清楚,以为是买一种食物杂志的.
“什么啊,谁要买这么土的书!真是的!什么破摊子,连本《漫友》都没有!切!”美眉扭着柳腰,不屑一顾地走了.
老头还在寻思着怎么了,这年轻姑娘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不忍心,告诉他说:“她要的是《漫友》,一本适合年轻女孩儿 读的书.”
“哦,那是我听错了啊,那这《漫友》好不好看啊?看的人多不多?”摊主终于明白过来了.
呵,看来他想开始卖这书了.我还没开口,后面有人叫他了:“老头子,吃饭啦!”摊主的老婆——一位同样年老的老妇人拎着一只饭盒来了.
“哦,哦,好!嘿嘿……”摊主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搓着手,接过了饭盒.饭盒很旧了,已经辩不出当初的本色来,不过倒还干净.老头吃得挺香的,老妇人看着摊子.
“闺女好吧?”老头边吃边问.
“哦,还行,今天没吵闹,乖着呢!这青菜还是她和我一起洗的.”老妇人答道.
我不禁奇怪起来,难道他们俩那么大年纪,还有个尚未成年的女儿?
“姑娘,这《青年文摘》好看吧?”那位老妇人问我.
“哦,不错,满适合年轻人看的.”我还在翻看着.
“唉,下回,也带本回去让咱闺女看看.”老妇说道.
“怎么,您女儿也和我差不多大吗?”我见她说,就顺势问了一句.
“我闺女,唉,可比你大啊,今年都36啦!”老妇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满眼疑惑的我,“这孩子命苦啊,生出来就发高烧,结果送去医院太晚了,没及时治疗,落下了终身的病根,这么大了,还和个孩子似的,吵吵闹闹的……”原来他们家有个智障的女儿,“不过这孩子不吵时也很听话的,可惜人家不让到学校去,我就只好在她乖的时候教她识几个字……”一提到孩子,老妇人话挺多,“……就指望这书摊能挣几个钱,帮她多攒几个,等我们老了,她还能活下去……”不知不觉,手中早已停止翻书,而开始认真倾听老妇人的话语,“老太婆,还唠叨呢,吃完了,快回去照看闺女吧.”摊主已经吃完了,把饭盒整理好递给了老妇.
“哦,好,我走了啊!你自己小心,天气热……”老妇又匆匆地赶路回去了.
我把书钱递给了摊主,他接过了,“嗨,这老婆子,就爱唠叨.”摊主一个人嘀咕着,像跟自己说,又像在和我说,不过脸上却写着满足,他在满足什么呢?是老伴的关心,还是一本书的利润,或是一上午女儿的乖巧……不过,我知道,他是满足的,一种现在很少见到的满足,平静而快乐.
拿起书,坐上了车,心情变得好奇怪,似乎轻松,也似乎沉重,手里的《青年文摘》似乎和平常买的有点不同,也许,今天,我得到了更多,比这本书更多的东西,我想.
以后,我就有了这个习惯,回家的时候,买本书,留下一个微笑.
白发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写作文,凡是有关母亲的,老师总是教我们用母亲的白发做话题,说什么“那是岁月的痕迹”、“白发是母亲辛劳的象征”、“母亲的白发是孩子成长的见证”.那时候还小,不懂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而且,那时觉得妈妈很好看哦,一根白发也没有.小孩子的心总是天真无邪为了作文可以交差,我也不惜翻翻示范作文,抄上一两句类似的比喻句.回到家,我就埋怨妈妈:“妈,你怎么不长白发,害我作文都写不出东西来了,还得撒谎.”妈妈摇摇头说:“不是不长白发,而是没到时候.以后我长了满头白发,你就嫌我丑了.”尽管妈妈是这样说,但那时我是不相信漂亮的妈妈是会长白发的.
记忆中,那个妈妈一头乌发,身材高挑,一点肥胖的迹象也没有,不像有些阿姨,胖得像一只肉粽子.
十几年后,时间真是最好的洗涤剂,它居然把母亲头发的黑颜色一点一点地洗去了,母亲额前的一捋头发已经变白了,脑后也出现了几根银丝.可是白发还没有令我真正感觉到母亲老了.直到那天,她叫我陪她打羽毛球.
羽毛球是我的拿手好戏,而我的第一个羽毛球启蒙老师就是我的母亲.小学一年级,她就和我打羽毛球,从发球到接球,我的技术就是这样在和母亲的游戏中培训出来的.据她所说,她年轻的时候也擅长打羽毛球.可是,自我上了初中,就没有再和母亲打羽毛球了.一方面,她忙于做生意;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不能再那么幼稚,缠着和妈妈游戏了.
然而那天,母亲却让我陪她打羽毛球.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也许,真正长大的人才真的会怀念,又也许,大学长期离家使我特别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每一段时光吧.
羽毛球在我和母亲之间来回飞翔,球在母亲那一边一次又一次落地.我看着母亲缓慢地弯腰捡球,有点吃力的样子.我在想从前,扮演捡球的角色都是我.我尽量放轻拍球的力度,希望把球控制在母亲能接到的范围内,打得便有点不自然了,但我的心是愉快的,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能照顾母亲了,即便是这样一件小事.不知道,从前母亲和我打球的时候,是否也是这样一种心情呢.
打了十来分钟,母亲已经满头是汗了,她中年发福的身材略显肥态,身手自然也不灵活了,示意休息一下.母亲用手背擦了汗,又拨了拨额前垂落的头发.
那一刻,我才真正注意到母亲的白发.那些白发星星点点地藏在母亲乌黑的头发里,不仔细竟看不到.看着母亲的白发,我居然没有想到那些老师教给我们的比喻句,只是想到了:母亲老了.
此后,我没有再刻意地用眼睛去看母亲的白发,因为那些白发不仅在我的视觉上起了作用,并且在我的心理上起了作用.母亲老了,昔日的青春美丽已不复存在,一个人老了会是怎么样的心境呢?或许她渴望回到年轻,她用念旧来回味年轻的岁月;或许她感慨岁月的无情.这些都是我根据母亲翻看旧相片时的表情所作的猜测.唯一我确定的是,从此以后,我的双手就是母亲的依靠,正如我小时候依赖母亲一样.
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是一根根连心绳,母亲在这一边,我在那一边,让我牵挂;母亲的白发是一支支织针,编织出一张感恩的网,母亲在外面,我在里面;母亲的白发是一道道痕迹,母亲走在岁月的前面,我走在后面.
我不能说我一定能报答母亲,使她的白发变得有价值,我只能默默地努力,使我的双手变得坚强有力,能成为母亲稳固的依靠.
一切的一切,不为别的,只为,母亲的白发,是我今生的牵挂.
蚂蚁,世界
一觉醒来,生活依旧,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让我的生命在不经不觉中一逝而去.各种挑战的结束又是另一个开始.
我走在茫茫人海之中,忽然感觉一阵真失落.我活了这么多年,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付出汗水,得回痛苦,值得吗?希望一次次落空,失败却接踵而来,
使我不禁对生活渐渐失望.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虽然活着,却仿佛死了无异.
我觉得自己好像一只蚂蚁,在匆匆而过的人流中彷徨、无助,被生活压迫着,充斥在我生活之中的全是偏见与自私.我默默而艰难地想往前爬,地面是湿的,我的心也是湿的,哦!那是泪,那是血,在我心中悬成一条线,很长,很长……
下雨了,人们争相找地方躲雨.我笑了笑,也许只有现在我才能享受一下短暂的清净.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地上化成了水花,不停地打着转,使我迷惑.我撑起一片叶子,为自己撑起一片绿色的世界.雨还在下,狂风一吼而过,把我仅有的叶子抢走了,也许叶子要随风去寻自己的梦想罢了.我无奈的摇摇头,正欲离开,一滴雨点打下来,困住了我.我拼命的挣扎,难道我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不!
突然,我若有所思,冷静下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片只属于我自己的世界,现在我不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了吗?我何必居安思危呢?
雨慢慢小了,风也停了,避雨的人群陆续散开了,轻盈的云扬起一道亮丽的彩虹.我曾听说太阳有无数只手,每只手都留下了千奇百怪的指纹,每只手都养活了一个生命.太阳的手向我扬起,水珠渐渐小了,我不管刺眼的阳光,愤怒地瞪着太阳——它竟然把我唯一的乐土都抢走了.
天又暗了,也许是我的控诉成功了.我的却突然动弹不了了,眼前骤黑,一股寒意包围着我.我知道,我的生命该划上句号了.但我没有一丝遗憾,相反,我很自在.终于,我沉沦在冰冷之中.
“看这蚂蚁多傻,宁愿活活淹死也不逃走.”
“哈哈……”
这是留在我耳边的最后一句话.
我是傻,我是渺小,难道大千世界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我吗?
忽然,我感悟了,我的生命对于世界,不过如尘埃般微不足道罢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生命,世界才这样的多姿多彩.
一个生命的结束不过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再见了,我的世界,等着我的回来……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流入你的心,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你是否想象过这样的美妙场景:清晨时分,窗外的几缕阳光透过玻璃,洒满了整个房间,一切都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力:树儿青翠欲滴,鸟儿也唱出婉转的曲调,绿荫荫的草坪上,有几个晨练的老人在打太极拳.空气无比的清新,让心情变得十分舒畅,一切都在晨的快乐中升华流转,使整个身心都沐浴在晨的光辉下.
晨,在它代表的特定的时间的影响下,渐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青春与光明的象征.
青春,不正如晨般光明与明亮吗?众所周知,青春是充满激情的,是热情如火的,是沐浴在晨的阳光下的.当你看到一群活力十足的年轻人在歌舞自己的年华的时候,你是否觉得他们就像是早晨的太阳一般夺目而耀眼,散发着青春的晨一般的美好气息?没错,青春的内心是“晨”色的,青春的外表是星“晨”般的,青春的性情是热“晨”的,整个青春就是一个“晨”.
光明,同样也如晨一样.早晨最显著的就是光明,而光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征着一天的开始,这两者是不可缺一的.晨,仿佛让人一听到就感受到了新生的光明的力量,是在漫漫长夜之后的希望之源.如果说黑夜是光辉绽放前的等待,那么晨,就是这无数等待之后的那一刻所迸发出的光与热,照亮、温暖了整个世界.
晨,不仅仅是那个特殊的时段,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青春的搏动,一种光明的汇集!
深秋随笔
今年的秋天似乎格外的冷,清晨上学的路上,行人的脖颈上已然有了色彩缤纷,长短不一的围巾,不知是时尚在作祟呢,还是实在耐不住那渐凉的秋风呢?
秋天就在妈妈声声的加件外衣的嘱咐声中离我越来越近了,似乎在我不经意眨眼的瞬间,他已像顽皮的孩子,淘气的扑入我的怀中.
夏日的骄阳转过脸,离我远去了,校园中的梧桐飘扬着美丽轻盈的金黄色树叶,天很高,很蓝,静下心来倾听,秋虫在低吟,好美的一幅深秋图景!
秋天的心情,是安静的,甚至有些伤感.脆弱的黄色,满脸满眼的扑过来,映着孤单的人影,行走在纷纷扬扬的落叶中,深秋,似乎注定是思念的季节,让思绪随着那片片飘摇的秋叶,随着那朵朵流云,回忆着逝去的甜蜜时光,思念着远方久久未见的好友,不免有些怅然和失落,但云淡风清的好天气又让人无法任由心情低落下去,因此,秋天让人忧郁,也止于忧郁.在秋天里黯然的神情是很常见的,秋风瑟瑟的街道上,少女们的脸上多了一幅多愁善感的表情,倒仿佛更端庄了.
秋天的风里夹着被阳光炙烤过后渐渐冷却的气味,那是一种能叫人情不自禁地微笑的味道.眼看着天空变得越来越高,湛蓝的颜色渐渐加深.每个深秋的日子里,让自己成熟起来,坚强起来,纯粹起来,简单而不平凡.
空气里,纠缠着馥郁的淡香,把深秋的黄昏燃烧成时断时续的晚霞,染红了我的脸,伴着嘴角的微笑,漾进了我的心里.
华灯初上的夜晚,倚在窗边,望着灿烂的深秋夜空,托腮遐想的时候,露珠便含情凝结了,月色拂过临窗的小街,我无语的低下头,写下这篇随笔,然后静静欣赏这被幽雅了的风景,等待自己也成为这风景中的一物,也许,这是只属于秋天的心情.
《骆驼祥子》这本书,我去年暑假读过,至今未忘其中的故事情节,这主要是老舍先生精灿的文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介绍一下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以平民出身儿跻身文坛的人之一,而始终保持平民风格,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城市平民生活大获成功者,唯老舍先生一人.我们常见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等,可惜我只读过《骆驼祥子》,且对老舍先生了解甚少,看来我得补习一下空缺了.那今天我就来谈一谈《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我想大家都十分熟悉了,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这个车夫叫祥子,之所以书名在祥子前加了个"骆驼"两字,是因为是骆驼救了他的命,使他拉上了人力车,所以因此得名,可见起名也有个技巧呀!如果此书定名《祥子的生活》则显得过于直白,毫无生趣了.
老舍先生写文章——平易近人,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像有的作家写车夫是以知识分子来面对车夫,而他是平民对平民,架子放下了,去描写人物的形象就写得真,也容易感动人.
我喜欢这一段文字: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新颜,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向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这一段文字便把祥子的性格与生活的环境介绍的清清楚楚,语言平实,但又不似白描手法干燥无味,正是文章的精妙所在.
拜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后,给我的感触很深,老舍先生的作品一向都是很真实的,为了打造一个祥子这样的车夫,可见他一定深入地了解过,才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典型的车夫.
文章一开始写明了祥子是一个高等车夫,他要强,朴实,有自信,剩吃俭用,早出晚归,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又被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终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的一点希望,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坠落.
祥子最爱的是车,从没离开过车,而文末祥子竟然连车都不想拉了,便可以清楚地见到他的理想已经没有了,不再追求,对生活已经开始厌倦,祥子的收场是他不要强了,没了干劲,没了理想,对生活的热忠也没有了.
老舍不断强调祥子和其他车夫一样,突出了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一个例子,也更说明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
老舍在鞭挞当时社会的同时,也对祥子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人们寄予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