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锅饭易导致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4:34:11
吃大锅饭易导致什么?
吃大锅饭易导致什么?
吃大锅饭易导致什么?
每个人都要吃饭.要吃饭,就得做饭.做饭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小锅饭方式;另一种是大锅饭方式.
曾几何时,“大锅饭”三个字成了恶名,某些人用“大锅饭”来比喻性地描述一种据说是错误的经济体制的特征,据说,这种以“大锅饭”为特征的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将大锅饭与小锅饭作个对比,就会发现,大锅饭不如小锅饭的地方是:它“产权不明晰”.大锅饭把张三、李四等个人的米煮在了一口大锅里,饭煮出来以后,我们无法分清哪些是张三的米煮成的饭,哪些是李四的米煮成的饭?所以,当张三、李四等人从同一口大锅里盛饭吃的时候,难免有人会吃亏,有人会占便宜,如果张三、李四等每个人都光想占便宜不想吃亏,他们就会尽量少地向锅里下米(留着米偷偷地做自家的小锅饭吃),这样,大锅饭就会越煮越稀,从干饭做成了稀饭,最后做成了米汤.小锅饭就不同了,各家的米下在各家的锅里,谁也占不着谁的便宜,所以,每个人都有往锅里下米的积极性.
但是,大锅饭也有它的优越性:它省劳力、省燃料,尤其重要的是,大锅饭可以通过让少数人专门做饭的方式,使大多数人能够从做饭的必要性中解放出来,去一心一意从事其他活动.
大锅饭古已有之.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与此相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锅饭做饭方式也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中国古代也存在着大规模的集体劳动,如中国古代留下的许多宏伟的建筑物,都是大规模集体劳动的成果,又如古代的矿石开采和冶炼、大规模的手工工埸等生产领域,也存在着规模相当大的集体劳动,凡是有大规模集体劳动的地方,通常都是用大锅做饭的.更不用说,古今中外的军队作战中都得用大锅做饭,没听说过古今中外有哪支军队的士兵每人身上带一口小锅,行军打仗时每个人自己做饭吃.所以,凡是有大规模集体劳动或活动的地方,总是少不了大锅饭.
j
在大锅饭问题上,某些人抨击最厉害的是我国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出现的公共食堂,有些人甚至将其认定为1959年至1961年发生全国性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1958年的时候,农村在大办公共食堂,城里也在大办公共食堂,后来,农村的公共食堂垮掉了,而城里的公共食堂绝大多数坚持了下来.我们只要看一下我们周边:机关、学校、厂矿、建筑工地、军队,只要人数略多的单位都有自己的食堂,而且也离不开食堂,如果我们哪所大学宣布取消食堂,让每个大学生下了课以后都去自己做小锅饭吃,行吗?
1958年我国农村建起来的公共食堂之所以垮掉了,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是违反了毛泽东当时所说的那个价值法则,实行了吃饭不要钱.所以,当时的农民们都生怕自己吃亏,拼命地要求多打饭,放开肚皮拼命地多吃,宁愿吃不了倒掉,也不愿意少打点饭,结果是浪费严重,即出现某些外国人评论的所谓非理性消费;
二是干部特殊化.生产队干部、食堂管理干部和其他食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多吃多占食堂的东西,他们往往给一般群众吃差的,而等到群众都上工去以后,自己偷偷在食堂做好的吃.在粮食紧缺的年代,这是最让群众深恶痛绝的;
三是食堂管理不善.很多食堂用粮无计划,有粮的时候放开让大家吃,等粮食吃完了又束手无策;有的食堂不知道变花样,一年四季让社员吃“糊涂面”;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嫌找柴禾、用柴禾麻烦,烧麦草方便,便一年四季烧生产队的麦草,结果弄得生产队的牲口无草喂,等等.
而当时城里的食堂则普遍实行了饭菜票制度,欲在食堂吃饭者,先到食堂管理员那儿,用钱和粮票交换饭菜票,再用饭菜票到食堂买菜打饭,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想多吃的多买点,想少吃的少买点,想吃好菜的,多花些菜票,想节约的,买个便宜小菜,一切符合价值交换的法则.再加上当时城市各单位普遍对干部约束较严,管理水平较高,所以,城市的食堂普遍坚持了下来.这就说明,大锅饭行不行得通,不取决于大锅饭本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其他的一些因素.
j
如今,在上海等许多地方,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都实行了向员工免费供应午餐的制度.即供应“吃饭不要钱”的大锅饭.对这些单位来说,免费供应午餐是有好处的:如果让每个员工每天中午都各自回家做小锅饭吃,员工来回路上的时间,加上做饭、吃饭、涮锅洗碗的时间,没有3个小时下不来,如果在工作现埸免费向员工提供午餐,中午只需要停工1个小时(实际吃饭往往只需要半个小时,还有半个小时可以让员工略作休息),有利于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精力充沛,归根结蒂对企业有利,对生产有利.我们还看到,在这类免费供应午餐的埸合,通常菜的供应是有限量的,每人一份,而饭则不限量,管饱.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不在乎员工吃得多,吃饱了干活有劲;对员工来说,也极少会发生象1958年时农村食堂里的那样遇上不要钱的饭拼命地吃.宁愿吃不了倒掉,也要多打饭的情况,因为毕竟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已经极少有人在吃饭这种事情上斤斤计较.
j
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大锅饭”,更多地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他们用“大锅饭”来比喻大规模的集体劳动.前面说过,大锅饭比不上小锅饭的地方,就在于它将张三、李四等许多人的米都煮到了一口大锅里,所以,当张三、李四等人个个都怕自己吃亏的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这些人往锅里下米的积极性;大规模集体劳动之所以不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劳动的地方,也在于这种方式把张三、李四等许多人集合在一块儿劳动,以致劳动产品已经分不出这是张三劳动的产品还是李四劳动的产品,在张三、李四等人个个都生怕自己吃亏、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下,就会严重影响这些人的劳动积极性.
但是,以大规模集体劳动取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人劳动或家庭劳动,是生产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方向.在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首先就是由于资本家将大量手工业者集中在同一个手工工埸里,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从而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工埸手工业中,从劳动者的简单协作迅速发展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当工埸手工业通过分工,将制造某个产品的复杂的劳动分解为几十道、上百道简单操作的工序时,就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所以,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以大规模的社会化劳动代替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开始的.
很多工业产业,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大规模的集体劳动的基础上的,例如象冶金、建筑这类传统产业,又例如象化工、机械制造、造船等绝大多数近代现代产业,没有大规模的集体劳动,这些产业便无法存在.象纺织业这类产业,如果用传统的手工工具生产,是可以建立在个人或家庭劳动基础上的,但是如果用现代化的机器生产,也必须建立在大规模集体劳动的基础上.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产品已经是许许多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晶,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指着劳动产品说:“这是我的产品”;在社会化的集体劳动中,劳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成为“总体劳动者”的一个器官或肢体,每个成员的个人劳动都只是作为集体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所以,在社会化的大规模集体劳动中,特别强调的是劳动者之间的协同性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组织纪律性,也就是如今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求的“团队精神”,对于那些在劳动中斤斤计较、总是生怕自己吃亏的劳动者,本质上是不适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
j
综上所述,大锅饭是一种社会化的解决吃饭问题的方式,而生活消费方式的社会化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即使在今天,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是离不开大锅饭的;某些经济学家用“大锅饭”来比喻大规模集体劳动方式,而大规模集体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用大规模集体劳动来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方式,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我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方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在我国农业劳动者头脑里根深蒂固,成为我国生产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障碍.而我国某些经济学家迁就这种小农经济意识,把“大锅饭”当作错误生产方式的代名词,将“打破大锅饭”当作理所当然的经济口号,实际上是走入了思想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