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研究模糊数学研究的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2:48
中国谁研究模糊数学研究的好?
中国谁研究模糊数学研究的好?
中国谁研究模糊数学研究的好?
四川大学刘应明院士摘下国际模糊数学界杰出人物奖,打破了欧美科学家垄断的格局
昨(5)日,四川大学收到喜报,国际模糊系统协会发来通知称,经该协会专家评审,已确定授予川大副校长刘应明院士“F u z z y F e l l o w 奖”.“F u z z y F e l l o w 奖”是模糊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专门授予得到国际公认的、在模糊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此前有10多位国外科学家曾获得这一奖项.
今年7月,国际模糊系统协会第11届世界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向刘应明院士颁发获奖证书.这也是国际模糊系统协会首次将大会放在中国召开.
人物专访 万事讲精确,你将寸步难行
昨日下午4时30分,记者赶到四川大学行政楼,作为副校长的刘院士正在开校务会,“我是会议主持人,暂时还脱不开身,请稍等一下.”刘院士解释着,匆匆转身回会议室,没走两步又停了下来,转过身,“到校办坐一下吧.”刘院士带着记者,穿过走廊,来到校办,吩咐工作人员,“请给记者倒杯热茶.”
下午5时,刘院士将记者请进办公室,语气爽朗,“有什么问题请随便问.”刘院士穿着黑色的呢子大衣,两鬓有些花白.
在刘院士眼中,自己研究的模糊数学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深奥玄迷.“人们说的话,10句至少有8句是模糊的,”刘院士笑着说,“今天天气不错这句话就是模糊的,你可以根据这句话就放心出门,但如果精确地告诉你,今天的气压是多少,风力有多大,紫外线强度有多少,你可能就无法判断自己该不该出门.”
刘院士接着说,炒菜就是人们利用大脑对模糊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例子,炒菜的人不可能用温度计来测炒锅达到什么温度,然后再下菜,也不会准备一只天平来称该下多少菜,“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精确,你将寸步难行.”
33岁才找到“另一半”
65岁的刘院士在四川大学呆了42年,“我33岁才结婚,妻子是从川大毕业的学生,当时在雅安一个乡村小学任教.”“怎么结婚这么晚?”刘院士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个时候找不到老婆结不到婚啊.”
刘院士清晰地记得,自己提着简单的行囊去雅安探亲.“那是1975年的寒假.说是探亲,满脑子都是模糊数学领域未解的‘题’,妻子特地从学校借来一间平房,让我潜心研究.”
雅安多雨,空气湿而凉,寒气袭人.“她怕我受冻,特意生了一盆火,我总是忘了添炭.当感到太冷时,火却不知什么时候早就灭了.”
放假留校为领助学金
刘应明从小家境贫寒,从初中到大学,都是依靠助学金读完的.“我家离读中学的学校只有10多公里,寒暑假里,我都没有回家,当时学校有个规定,只有假期留在学校,才能领助学金.”
当时每月的助学金只有6元钱,“主要是用来做伙食费,剩下的钱就是用来理发什么的,理一次发才5分钱,”当时看不上电影,也没有现在的卡拉OK、电脑游戏,“不过精神生活还挺丰富,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跑步,生活节奏非常快.”
同事说他更像一个诗人
川大数学学院副院长彭连刚说,刘院士是学校副校长,但没有一点架子,除了每年都要带硕士生、博士生外,还承担大量的科研课题,“对我来说,他是亦师亦友的同事,经常和学院的老师交流科研话题.”
在川大数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清朗的印象中,刘院士不仅是学者,更像一个诗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虽然是理科出身,文笔绝不逊色文科生,”采访中,刘院士说,“我是写过一些诗歌,但从来没有拿去发表过.” 早报记者云源胡泽文摄影向宇
相关概念 国际模糊系统协会
国际模糊系统协会1985年7月在西班牙成立,宗旨是交流和促进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有个人会员2000名,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自成立以来,已召开过9次国际性学术年会.1986年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以国际模糊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名义正式加入IFSA,作为团体会员.
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学分支,使过去那些与数学毫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都有可能用定量化和数学化加以描述和处理,使数学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模糊数学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辨识等领域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图像和文字的自动辨识、自动学习机、人工智能、音频信号辨识与处理等领域均借助了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刘应明(1940—)福建福州市人,数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拓扑学与不确定性(主要是模糊性)数学处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圆满地完成了与模糊信息处理有关的国家“863”课题及国家基金重大项目,推动了我国模糊技术产业化.已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