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具体内容: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3:23:23

英语翻译具体内容: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英语翻译
具体内容: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英语翻译具体内容: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两部书的编排体例不同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就是说通过各个朝代帝王将相的传记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一件事情你会在不同人物的传记里找到记载,而且有可能不尽相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我觉得这两本书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这一点了.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采取的是《史记》的编撰体例,包括本纪(帝王的传记)、世家(诸侯的传记)、列传(士大夫的传记)、书(记述历朝历代各方面的典章制度)、表(大事年表)
《史记》是司马迁穷尽一生的心血创作的巨著,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的笔法.
《资治通鉴》是官修的史书,由司马光领衔,编撰的目的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借鉴和参考,所以叙述的主要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司马迁撰.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父职,在太初元年(前104)参加制定《太初历》后,开始撰写《史记》.经10余年努力,终于成书.
该书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历时3000余年.所述史事,详于战国、秦、汉.据《太史公自序》记载,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65万字.该书的宗旨是探索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作者提出了“忠”——“敬”——“文”这一朝代更替的周而复始的固定公式 .这种认识并不科学,不过当时人们也只能达到这种认识水平.该书取材丰富,对《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多所采摘,又利用了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保存的古文书传,并增添了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的材料.作者在广泛取材的同时,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表现了审慎的科学态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该书堪称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由它开端的史书纪传体影响深远,后来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一体裁.它的大部分文字生动精练,写人叙事形象鲜明,对中国后世的散文和传记文学有良好的影响.司马迁死后,了解该书的人并不很多.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祖述其书,公布于世,从此开始流传.
《资治通鉴》
古代史学著作.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 ,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编年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资治通鉴》书影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但书中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杜肃很惭愧,好像全朝人都唾骂他。

你是要翻成英文吗?还是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