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禁止金银流通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1:00:17
元代禁止金银流通的原因
元代禁止金银流通的原因
元代禁止金银流通的原因
元朝是第一个统一用纸币的朝代,全部用纸币,为了维护纸币的地位,还有就是为了收集全国财富所以才禁止金银流通,跟现在禁止金银流通一个道理.
元代发行的纸币
早在成吉思汗时,公元1227年,山东博州(今聊城)已印造会子,在地方上流通.13世纪40--50年代,各被征服地区各自发行地方上流通的纸币,币制十分混乱.公元1260年,忽必烈成为大汗,为了建立统一的大元帝国,采纳刘秉忠等人的主张,统一币制,实行不兑换的纸币政策.在发行新钞的同时,用新钞如数收换旧钞.取得江南后,也以“宋会五十贯,准中统钞一贯”的比价,将南宋政府发行的会子,用中统钞如数收回,在整个中国境内顺利地统一了货币.
元代发行的纸币有以下五种:
(一)中统交钞.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印行,以丝为本.
(二)中统元宝钞.中统元年(1260年)十月印行.以银为本,票面以钱文为志,票面额共分九种:以十计者四:10文、20文、30文、50文;以百计者三:100文、200文、500文;以贯计者二:一贯文、二贯文.每二贯同白银一两,每十五贯同黄金一两.民间所称的中统钞即指这种元宝钞,后来长期正式流通.
(三)至元宝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因“钞虚”而颁行.至元宝钞与中统钞同时通行,兑换比例是一比五,即至元钞一贯相当于中统钞五贯.至元、中统成为子母相权的形式,同时也就是承认,在发行至元钞时,中统钞所能代表的价值只有原价值的 1/5,物价至少已经上涨5倍.
(四)至大银钞.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又因物重钞轻而印造“至太银钞”,它与至元宝钞的兑换比例又是一比五,同时罢废中统钞,以至大银钞和至元宝钞相权而行,并恢复铜钱的行使.两年后,武宗死,仁宗即位,把这些措施全部废了,所以中统钞和至元钞并行.
(五)至正交钞.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十年(1350年)加造至正交钞,新钞值一贯折准至元宝钞二贯,并行钱法.
元代钞法和元代纸币的价值
《元新史编•食货志》上说:“中统建元,……印造中统元宝,……日夜战兢,如捧破釜,惟恐失坠,行之十七八年,钞法无稍低昂.”元初,中统钞自发行以后,在全国各地畅通无阻,长时期保持价值稳定,除了态度比较严肃慎重外,还由于元廷施行了严密的钞法,即一套较为完备的纸币管理政策和方法:
(一)中统钞以银为本(也辅以金和物),银本是充实的.纸钞的印造有定额,主要是根据钞本来决定额数,基本上到有多少金银储备,才发行多少纸钞,严格控制纸钞发行数量.
(二)设立平准库,准许民间持钞者可以随时向官库换银.全国各路都设有平准库,存储的准备金,专供钞票持有人兑现之用,纸钞的信用是昭著的.
(三)禁止金、银和铜钱等传统的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只有云南因俗用贝币,特许钞贝参用.
(四)国家的财政收支规定用钞,而且注意收支的平衡.原来税赋交纳白银和实物的,改为全部交纳纸钞,作为纸钞回笼的保证,以增加纸钞的需要和价值.
(五)严格管制物价,保证钞值稳定.各地没有平准行用库调节物价,因为米价是物价的基准,又设常平仓买存粮食以控制米价的涨落.
很明显,元初的钞法考虑得是相当周到的.正因为如此,中统钞发行以后,流通情况很好,“百货价平”,民间甚至“视钞重于金银”.但是这种状况大约只维持了20年左右,从公元1276年起,钞法开始败坏,其原因是元政府未能继续执行上述稳定钞值的政策.
(一)动用纸钞准备金.纸钞发行初期,元政府存贮有充足的准备金,自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后,存贮于各处的金银,逐渐被移作他用.准备金的挪用,使得库存的准备金愈来愈少,以至于无,纸钞的价值亦愈来愈低.
(二)纸钞发行额增加.元廷挥霍无度,财政收支远不能平衡,乃专凭印刷纸钞来筹款.“楮日多而日贱”,从至元十七年(1280年)以后就进入通货膨胀状态.
(三)物价腾贵.伴随着通货膨胀的是物价上涨,两者又经常互相推动造成恶性循环.米价在至正时与元初相比涨了十倍乃至万倍,物价直线上升,纸钞贬值而成为废纸.
总之,元代初期发行中统钞以统一各地的货币,由于政府努力充实纸钞准备金,控制纸钞流通量、注意管制物价,准许以钞纳税,使纸钞的价值稳定不变.不过20年的时间,由于政府对纸钞政策的转变,纸钞的价值便逐步下降,根本的原因是财政收支不能平衡.世祖末叶,由于海外战争用费的激增,加上诸王赏赐、佛事和皇室支用等费用的庞大,政府经费开支太大,财政年年入不敷出.到了顺帝时,更是费用大增,物价暴涨,纸钞急剧贬值.政府采用饮鸩止渴的办法,无限制地发行没有准备金的纸钞,印造纸钞和抽用作为钞本的金银成了他们“理财”的基本手段.市场纸钞充斥,人民拒绝使用,以至物物交易,钞成废纸.当时有一曲传遍南北的《醉太平小令》唱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所谓“变钞”即指1350年元廷再次变造新钞,当时元代的社会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元王朝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崩溃条件下,不得不面临它在政治的总崩溃,元代纸钞也就最终随着元政权的覆亡而消失了.
虽然元代纸钞最终没有逃脱出恶性通货膨胀的谴例,但是元初的20年间,它却曾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状态.因此,从这一点上说,元代纸钞的发行,其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都是极为深远的.
元代发行的纸钞,其中以中统元宝钞为主.中统钞的发行,标志着元代纯纸币制度的确立.终元之世,始终通用,各种支付和计算均以之纸钞为准,具有作为支付手段与金银同样的价值.商旅货运,极称方便.元代来华的外商和外宾很多,看到元朝这样一张印刷品,可以买到各种商品,与使用金银无异,感到非常惊讶和新奇.马可•波罗说:“凡州郡国土及君王所辖之地莫不通行.……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伊本•拔都他写道:“中国人不用金银铸成的钱币来交易.……他们买卖所用的媒介,是一种大如手掌,上面印有皇帝玉玺的纸币.……如果某人拿金银到市上购买东西,人们是不会接受的,等到他把金银换成纸币以后,人们才予以注意,他才买到他所要买物品.”
元初推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区别于前朝的全新的钞法,它是时代的进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蒙古帝国版图广大和民族社会经济构成复杂的情况.那时的纸钞通行于全国各地,包括漠北、畏兀儿地方和西藏.
由于中统钞的信誉昭著,它的流通领域并不仅限于国内,海外的通商大埠,对于元政府发行的纸钞,也都作为一种支付的手段,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当时国际商业往来中比较通用的一种货币.不少海外贸易发达的异邦,对于中统钞和本地货币均定有一定的比值,将其作为现金使用,畅通无阻,如高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甚至直到明代,中统钞还在东南亚许多地方流通.
当时的一些国家不但欢迎中统钞在其国内流通使用,而且还竞相仿效,纷纷发行自己的纸币.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都曾仿效中国印行纸币.当时的波斯是伊利汗国,1294年乞合都汗时采用中国钞法,纸钞的形制也完全模仿中国,甚至连上面的文字都印上了汉字“钞”字.在波斯语中,钞这个汉语借词一直保留到今天.
人类的文化交流往往借商业贸易的往来而发展,商业贸易的发达,又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优越性密切相关.元朝发行的纸钞,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一种古代货币.元朝首先采用纯纸币制度,后逐渐介绍到各地.现代世界各国通行的货币,基本上都是纸币了.因此元朝的货币制度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而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