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和西方兵书以及日本兵书的不同之处 请读过孙子兵法和其它兵书的网友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8:05:03

孙子兵法和西方兵书以及日本兵书的不同之处 请读过孙子兵法和其它兵书的网友回答
孙子兵法和西方兵书以及日本兵书的不同之处 请读过孙子兵法和其它兵书的网友回答

孙子兵法和西方兵书以及日本兵书的不同之处 请读过孙子兵法和其它兵书的网友回答
西方的典型代表是克劳塞韦茨,他在《论战争的性质》,讲战争.它的头一章,主要讲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作者给战争下定义,战争是扩大的搏斗,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才是目的.
战争分两种,一种是绝对战争,一种是现实战争.绝对战争,是理想战争,政治的努力和外交的努力都无效,国际法也管不了,感情用事,暴力无限,双方顶牛,不断升级,有如脱缰野马.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现实中,它会追求更有限的目标,使暴力降级.绝对战争,目标是彻底消灭敌人.现实战争,退而求其次,才是各种有限目标.他不相信,纸上的计算可以代替实际的战斗,只有彻底消灭敌人,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类看法,背后有西方传统的影子.
《孙子》正好相反,它是把“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理想态,把破国破军当不得已,放进现实,才逐步升级.整个理解是反着来.孙子是先礼后兵,不服才打,逐步升级;克劳塞维茨是先兵后礼,打服了才谈,逐步降级.前者比后者更政治,后者比前者更军事.战争与政治,是交替出现的变奏曲.
所以西方人典型思维就是以多欺少,以众凌寡,先兵后礼,打服了才谈,使的他们对于以少胜多这码子事,感觉不够靠谱,当然也不排斥.
而中国人玩的就是心跳,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掩耳不及盗铃响叮当之势”,打你个满地找牙,打你个晕头转向,打你的眼呀,打你的关节,
对于中国人而言,以多胜少还是以少胜多,都是形式,不重要,我丫的什么都能考虑到,但是我什么时候以多胜少,什么时候以少胜多,那是绝密,那是兵力部署,丫的就只有干等着.丫的只能无所不备,但最终就无所备,丫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赢你,这就是中国人.
-------------------------------------------------------------------------------------------------------------------
说书继续:
克劳塞维茨论战争的书前的《说明》有如下的话,大家注意看:
……正确而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为必要,更为有用.
……战略支配的兵力越少,就越需要使用诡诈.因此,当兵力很弱,任何谨慎和智慧都无济于事,一切办法似乎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诡诈就成为最后手段了.
佯动是比真正的进攻较弱的一种兵力运用,因此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采用;……(14页)
只有在具有全面优势或者在交通线和退却线方面比敌人占优势时才能考虑迂回;……(15页)
-----------------------------------------------------------------------------------------------------------------
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是:战略支配的兵力越少,就越需要使用诡诈.因此,当兵力很弱,任何谨慎和智慧都无济于事,一切办法似乎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诡诈就成为最后手段了.
德文原文,“战略”作Strategie,“诡诈”作List.德语的Strategie相当英语的strategy.英语的 strategy和stratagem是相关词汇,前者是战略,有别于战术(即tactics),来源是希腊文的strategia;后者词义更宽泛,不仅指战略,还指一般的计策,特别是花招和诡计,来源是希腊文的strategema.
克劳塞维茨指出,弱者比强者更尚诡诈,这点很重要.强者,恃强凌弱,往往重实力,它的对手,没有实力,当然就得动脑筋,出损招、邪招.
由此可见西方人不是不讲以少胜多,而是说明诡诈的局限性在哪里,西方的传统观就是强调实力,喜欢show肌肉,中国人喜欢打太极.
客观的讲中国人已经百万大军对垒,笑谈间灰飞烟灭,兵学文化高度发达的的时候,西方人还在爬树摘果子,撒尿洗干净吃呢!
| 研究中国古代战争,战争规模很重要.我们都知道,18世纪以前的欧洲,很少有10万人以上参战.我国不一样,早在春秋晚期,10万就不算啥,只是平均水平.战国时期,规模更大.当时的子书,常有“万乘之主、千乘之君”的说法(见《庄子·渔父》、《韩非子》的《爱臣》、《备内》).战国早期,我们不太清楚,估计与春秋晚期接近,很多国家,兵力还在10万以下.
比如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战国早期是第一强国,名将吴起,事魏文侯、魏武侯,他的理想,就是“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吴子·励士》).但战国中期,特别是晚期,情况大变.前303—前301年,齐、魏、韩攻楚,败楚于垂沙.前300—前296年,赵攻中山,灭中山.这两次战役,都出动了20万人.当时,七大国都有几十万军队,秦国甚至有上百万的军队.伊阙之战(前293年),白起破韩、魏,斩首24万;鄢之战(前279年),白起引水灌城,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华阳之战(前273年),白起破赵、魏,斩首15万;长平之战(前260年),白起坑赵降卒40万.光是这四大战役,就杀人上百万人之多.我们估计,山东六国,兵力不如秦国,平均水平也在50万左右.全部加起来,约有400万.当时,国土没现在大,人口没现在多,军队却如此庞大,死伤却如此惨烈,完全是“世界大战”的水平.我国兵法发达,这是基本背景.
中国人的兵法是用流血的经验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