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持久战有感,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6:50:33
读论持久战有感,1000字
读论持久战有感,1000字
读论持久战有感,1000字
读《论持久战》有感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人物,他的才华不得不让我佩服.仔细读了他的《论持久战》,感触颇多.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面对这种局势,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
这篇文章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人们当下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了轰动.在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建议下,《论持久战》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论持久战一文发表后无论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都广为流传.即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产生很大影响,蒋介石也对《论持久战》十分赞赏,并将其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同时,《论持久战》的提出还产生了深刻的国际意义和生机活力.受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弱点,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为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论持久战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还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说: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 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 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 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 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 神和战斗力.
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论持久战》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成为了中国抗战时期的指导纲领,引导中国的抗战赢得最后的胜利.
读完这本《论持久战》,我深深地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并且一定要努力奋斗!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