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标准的火石红及其照片行成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27:38

什么是标准的火石红及其照片行成原因
什么是标准的火石红及其照片行成原因

什么是标准的火石红及其照片行成原因
在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民窑瓷器的露胎处,往往有深浅不同的红色烧成物出现,深者至酱褐,浅者呈淡红,由于其酷似火山岩石中的红色,业内人士称其为“火石红”.关于瓷器上出现“火石红”的成因及理化机理,笔者同西安悟陶斋古瓷标本博物馆馆长马平,曾合写专论《古瓷“火石红”辨》、《再谈古瓷火石红》二篇,分别载于《收藏》杂志第12期并收入拙作《说瓷论藏》论文集,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本文只从古瓷鉴定方法角度对火石红的鉴别作简略介绍. “火石红”,有人把它称作“窑红”、“黄溢子”、“黄衣子”或“火石釉”,都是指古代瓷器特别是元明以来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窑瓷器露胎处所显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其他古瓷窑产品中也有,恕不赘述).虽然都笼统称作“火石红”,但其表现形态和成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把它们分为“胎红”、“窑红”、“刷红”和“假红”四种不同的形式. “胎红”是器物胎体内所含的铁元素在烧成过程中以铁离子状态向器物露胎处富集,在器物冷却过程中未及逃逸而被二次氧化并附着于露胎表面.所以一般“胎红”多表现为“散场效应”即越接近胎釉分界线越浓重,越远则越浅淡,有一只明弘治民窑青花三足筒炉底部的“胎红”现象,其“散场效应”非常典型(图1).“胎红”又可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如图1那样存在于无釉胎面的胎红,另一种是空气通过釉面棕眼和粗松的胎内空隙将未逃逸的铁离子二次氧化,从而在釉下出现了火石红现象(图2).过去古瓷研究者可能不太重视这种现象,因此没有提及过它.但是,客观是第一性的,不管人们注意到与否,它都存在于古瓷器当中.从概率上来说,它多出现于胎泥含铁量较高的民窑器釉薄且有棕眼同外界相通处,或者临近胎釉接合部,或者施釉极薄处.这些地方都是铁离子从胎内向外逃逸的最方便通道,因而也是铁离子最易被二次氧化并附着于胎面的地方.“釉下胎红”不但存在于元明清景德镇瓷器中,也十分普遍地存在于宋元耀州窑瓷和宋元明龙泉窑及其他一些瓷窑的产品中. “窑红”是瓷器在窑炉内烧制过程中外因作用造成的结果.窑红的表现特征是:第一,色彩分布不像胎红那样围绕胎釉结合圈出现,而是在器物内外所有露胎处甚至大小缩釉处都可出现.第二,窑红的晶体不表现出“散场效应”,而是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第三,窑红有时在古瓷器上与胎红同时出现,这种现象在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上常见(图3)而且布满器底露胎面,它可能同瓷器烧制时用含铁量高的河沙支垫器物有关.窑红有时也单独出现,当然也有只出现胎红而没有窑红的.这种火石红出现的不同时性,证明胎红和窑红形成原因上的区别,即胎红产生于瓷胎内因,而窑红则产生于瓷器外因,二者之出现于古瓷器物上,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性(图4、图5). “刷红”是人工制造出来的火石红现象.这种人造火石红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代瓷器生产时的一种工艺手段,元代和明早期露胎瓷器底部常有这种工艺的使用(图6).另一种刷红是现代仿古瓷制作假火石红的一种方法. 假红就是人为制作的假火石红,它既不是瓷器胎内铁质高温析出经二次氧化而成,也不是窑壁窑床及匣钵等所含铁质在高温下析出经二次氧化而附着于瓷器露胎处,而是人们有意识制作出来的. 那么,如何辩证认识和鉴定瓷器上的火石红现象呢? 首先,瓷器上出现火石红并不是以历史朝代划分的.有人说元代和明代瓷器上有火石红,而清代瓷器上没有火石红,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脱离实际的.瓷器上出现火石红也不是以官民窑器划分的,事实是民窑器上出现火石红现象多,官窑器上出现少而已.火石红的出现与否及出现的多少,完全取决于瓷胎含铁量多寡与窑内气氛中铁离子多寡. 其次,辩证认识火石红在古瓷鉴定中的作用.上世纪末以前,仿古瓷制作者还未研制出使仿古瓷上出现可以乱真的胎红和窑红的方法,胎红的“散场效应”是器物入窑前用毛笔蘸上含铁量高料水拖出来的,窑红是“满窑”时在器物底部放上糠灰烧出来的,这些假火石红可以骗过外行,但蒙不过鉴定行家.但自本世纪初以来,有的仿古瓷作坊在泥料和烧成气氛上钻研出新门道,烧制出的仿古瓷上的火石红已可乱真,单纯通过火石红来鉴定是否古瓷在某些具体器物上已失去准确性.因此,火石红只能是对瓷器进行综合鉴定时诸多要素中的一种,而不是区别真假古瓷的唯一标准.当然,如果在对一件瓷器的鉴定中准确无误地判定它的火石红是假的,那么这种发现就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从其他要素上一一揭示器物的伪赝本质.而如果一件被鉴器物上的火石红没有疑点,那么我们还必须坚持警惕性,要从所有要素上严格把关,毫无疑点才能拍板. 第三,对火石红的检验要认真仔细.如果一件仿古瓷上的胎红和窑红是用现代仿古科技手段烧出来的,我们就要另辟蹊径进行鉴别;如果它的胎红和窑红是烧制前后人工涂抹的,那它一定会有地方违背自然形成的规律性,露出人工痕迹的破绽.例如有的仿古瓷上的胎红也呈“散场效应”,但细看胎釉接合线,有的露胎处并无火石红,说明在人工涂抹时有漏笔;有的窑红也呈片状分布,但细看有涂刷的笔痕.而对于古瓷器底上确实存在过的“刷红”,则要弄清楚历史上这种工艺使用的朝代,并且要坚持综合鉴定分析的原则,切忌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第四,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路线,从正反两个方面掌握真假火石红的特征和区别.一是经常观察确定无疑的古瓷标本上的火石红的各种特征,现在有人将仿古瓷碎片混在真古瓷碎片堆里卖,要特别提防.二是多观察分析仿古器上的火石红现象,并向行家求知,破解它的形成方法. 第五,“糊米底”是明成化露胎底器物上火石红的特有表现.成化时期用含铁量高的河沙铺垫匣钵底部,将露底坯体直接放在沙垫上烧窑,器成后底部极易沾沙并被窑红覆盖(图7).这种现象不但民窑有,在有的官窑器上也会出现,成为成化器特有现象. 第六,勿将“酱口”当成火石红.在明初、明后期及清初的民窑器物的口沿上,往往呈一圈深浅不同的酱红色,深者若铁褐,浅者如桔红.这是特有的器物涂口的时代特色,大约是宋代哥窑器“紫口铁足”的遗风.明代永乐器上的酱口色泽艳丽若桔红,有“檀香口”之誉(图8).但这种“酱口”是在器口涂酱色釉而成,不是火石红. 专家马广彦对于火石红的分析和评点,

您现在的位置 ->> 梁山古玩 ->> 藏友天地 ->> 关于鉴定 贺晨:图说火石红 点击数:881次 文字〖 大中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2009-2-20 这是一个80后的小兄弟自己研究瓷器的心得,看得出来下了很多功夫,发上来给藏友交流,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瓷器的鉴定实在是非常的复杂,我先从一两个方面来说瓷器的鉴定。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看,下面我通过各个方面的...

全部展开

您现在的位置 ->> 梁山古玩 ->> 藏友天地 ->> 关于鉴定 贺晨:图说火石红 点击数:881次 文字〖 大中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2009-2-20 这是一个80后的小兄弟自己研究瓷器的心得,看得出来下了很多功夫,发上来给藏友交流,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瓷器的鉴定实在是非常的复杂,我先从一两个方面来说瓷器的鉴定。自古就有看瓷先看底,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看,下面我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来讲一讲。 相信大家可能都看过很多鉴定方面的文章,很多文章上都会提到“火石红”。说:火石红俗称“窑红”或“枇杷红”,它实际是由于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烧窑结束时在冷却过程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色调。 我只能说他们根本就不懂“火石红”究竟是什么,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1、首先谈谈火石红到底是什么 火石红的化学成份为Fe2O3H2O(其矿物名称为褐铁矿)。在我们的生活中火石红其实很多。例如铁的东西生锈,铁矿石长时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这些都和火石红是一样的物质。 2、火石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从整个瓷器的烧造过程来分析。瓷器在烧造前,选料主要是高龄土(明青主要烧瓷原料),高龄土中含有大量的铁矿物质。 高龄土的化学组成是SiO2 60%, Al2O3 15% ,Fe2O3 0.2% ,CaO 0.2%, MgO 0.4%, TiO2 0.1%,烧矢量2。70.(烧矢量 指的是水 还有碳)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他的温度一般都要到达1200度以上。陶瓷工艺学上讲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一般需要三个阶段,低温阶段,高温阶段(保持温度阶段一般需要一天)下来就是自然冷却阶段。 在低温阶段瓷器一般就是在800以下。此时高龄土中的大量水分(各种矿物质中结合的水分开始挥发,分解。此时那些铁元素是以Fe2O3 的形式存在,此时铁元素在氧化环境中为三价铁元素。就和自然界中生锈的铁一样是红色或褐红色的。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红陶,还有砖的烧造,烧出来是红色的。 接下来是800度-1200度以上,此时整个窑内都开始形成一个还原反应的环境,此时大量的水还有碳元素开始挥发出来。铁元素也开始从三价变成二价,从而形成Fe3O4(磁铁矿),而磁铁矿是黑色或黑褐色的,不是红色。 有人会问,瓷器在冷却过程中还会经历800度以下的氧化环境,那么他还会变成Fe2O3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例如青砖,还有那些青瓦等等,因为物质在形成以后必须得到或者释放适当的能量他才可以再次发生反应,而降温的过程根本就不具备足够的释放能量的的条件和可能性,所以也根本不可能再次发生还原反映。 所以烧制完成的瓷器根本就没有什么火石红,现在烧制的瓷器就没有火石红,实际上现在和过去使用的瓷土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古代瓷器上的火石红到底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首先要说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整个瓷器就好比一个被烧的流淌的岩浆(不过没有到那么夸张的程度)铁元素会因为重力关系发生流动,底部的铁元素比上部会适当的多一些,既在底部有一定的蓄积。 瓷器烧制完成之后,显露于表面的胎内的铁会在自然环境中和氧分子发生反映,就如同铁的生锈,生成Fe2O3,另外结合进去一个水分子。自然也就会形成红色或橘红色的火石红。 而这个火石红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因为胎里的铁分子含量实在是太微小了。 那么有人会问,瓷器的火石红为什么会主要存在于胎釉的结合处呢,主要有以下点: 1、首先人们使用过程中表面生成的一些化合物会被不经意的磨损掉。 2、那些胎釉结合处因为存在一个小的夹角,所以水分很容易凝集,从而更有利于铁的氧化,从而生成火石红,因为胎里的铁含量很低所以氧化的过程自然也是非常缓慢的。我们发现铁在生锈时也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蔓延的,瓷器也类似相同从而形成那些如同扩散的状态。相对来讲大的面上更容易挥发。 还有就是那些在瓷器底子上的铁点还有釉上的铁点同样也会在四周形成火石红。 我们已经知道火石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了,那么现在造假到底又是怎样作的呢。 首先他们用高温的火喷枪在瓷器的底子上烧,这样可以形成红色的Fe2O3。但这样烧出来的瓷器底部实在是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寻。而且烧出来的“火石红”没有一点自然形成的红石红那种柔和的光泽和质感。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是告诉大家火石红到底是什么怎样形成的,大家可以结合我的分析大量的观察火石红的特征,这样才可以比较准确的判定真假火石红。 大家往往能看到明代青代瓷器的胎看起来都很柔和,泛着淡淡的肉红色,不是苍白或是泛灰色,这也就是瓷器在自然环境铁元素漫漫被氧化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对照图片实例结合理论分析学习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真的火石红。 一、火石红究竟有哪些颜色 1、鲜艳的红色 这里大家主要观察它的红色或火石红表面的润泽度,有一种很多小的红色颗粒放在一起的感觉,都是一块一块的。 这件更明显一些,在胎釉结合处的红色或火石红上有一层仿佛似水的薄膜。 但不是所有火石红上一定会产生这样很柔和的薄膜的感觉,这与胎的粗细,还有烧制后的的瓷化程度有关。 这件仔细看就不是有上面那种感觉。不过大家明显可以感觉到整个胎上的火石红有很多红色颗粒凝聚在一起的感觉。 2、橘黄色 真的火石红不会像假的那样张扬看起来很扎眼,老的很柔和,很舒服。 这张图更明显老的火石红颜色不扎眼,看起来很舒服。 这件主要看得出自然的火石红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点联系在一起的感觉,变化非常丰富,而假的的火石红只会是一片一片,没有这样的变化。 下来我拿些假的让大家对比我在讲 大家可以仔细分辨这样的假底没有老底那种非常丰富的变化。看起来很花。但是实际上颜色只有那么两种红色和黑色。 虽然看起来都是表面的红色,而老的东西红色是从深处长出来的,没有那种很肤浅的感觉。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火石红已经渗入胎的深处。 大家看看这假的颜色看起来太乍眼了,每处火石红来的根本没有根据。 大家看看这个变化多么丰富,整个火石红都是颗粒状的聚集在一起,有很明显的有不明显的。 这个假底根本就没有变化。 整个底变化多丰富。注意右上角我圈的地方,这样的火石红是从胎的里面生长出来的。最上面的圈里面那个个磕掉的地方有一个黑点,那是胎里面的铁斑。还有那最大的圈里面可以看到火石红上都生出油性了。 二、瓷器上究竟哪些都是火石红呢 因为火石红主要长在底足上,我们主要说底足。 这是典型的从胎釉结合处长出来的。 还有这个胎釉结合处。关键是哪个釉薄的地方因为人无法磨损也很容易长出火石红。 这个可以看到整个胎上都很自然的生长出火石红,那种颗粒的感觉很明显。 仔细观察这些特征:1、能感觉到釉子的底下有肉红色;2、这些胎上的缺陷里面都会沉积很多的火石红;3、哪里因为釉子薄所以火石红在釉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4 就是瓷器胎上的铁点整个都氧化水解向四周晕散。 看看这个黑块。这其实是窑粘。因为古代瓷器大部分都是垫沙烧造的。而沙子里有些就是铁矿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黑疤。 你经常可以看到元代瓷器上有大量的黑点,不论是胎上还是釉上。(因为沙子在高温下经常会飞溅),当然这样的黑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釉都不认。其实只要正确的掌握了看这些黑点的方法会受益匪浅。 有人会问,为什么明清瓷器上会很少见到这些铁点呢,原因很简单,明清高档瓷器已经改用垫烧。底子上垫一个素胎垫子(瓷的)上面套一个粗瓷筒子自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而那些民窑的粗瓷同样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上面的这件东西你看黑斑的四周也生出了火石红,而且黑斑自身也生出了一层油性物质,你要是用放大镜看同样可以看到漂亮的金属光泽。 下来我着重的说一说铁斑。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铁斑表面有一层很舒服的金属光泽,而且散发出油性。 小一点的铁点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已经氧化水解了甚至向釉里散射了。 这里可以清楚地感觉到长时期氧化后铁斑的变化。 看中间那个红色的点,它中间是黑色的并向四周晕散。 这里的黑斑很有代表性,有完全水解变红的,还有那个大的黑斑上面充满油性。不过在釉子上的黑斑不一定都有这样的光泽,因为本身在形成过程中天生的晶向不同。 这个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中一个小的黑斑氧化已经开始并下陷,另外大的变化很丰富,表面有油性。 这两个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黑斑。 下来我说说那些没有火石红的底足。 首先为什么有些瓷器没有火石红呢,原因是古代是根据瓷器的档次选取瓷泥,在选择瓷土时用的是高出向下流水沉淀的办法,以此分离高档次的细泥,和低档次粗泥(不过档次高的粗泥主要做大器),铁的比重大通常留在粗泥里会多一些,因此档次高些的瓷器其胎土中含铁量相对就低一些了。这样也就出现了哪些基本没有火石红的瓷器,(清代很多的高档法郎彩就没有火石红)。 对于没有火石红的瓷器,关键是要分辨瓷胎的老化特征,古瓷器有个自然的老化过程,其瓷胎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很高的看底功底。在这里我发一些图让大家看看。 通过这些没有火石红的瓷片大家可以清楚的感觉到以下几点: 1、整个胎变得都是一种很酥糯的感觉,不像新的瓷器那种很生硬的感觉(不过有些好瓷器因为瓷化程度不一样,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2、胎的颜色都有些改变,要么有些散发出浅淡的红色,要么有些白中泛黄,不管怎样不是那种新瓷器生硬惨白的感觉。 3、大家一定要和那些新的多做对比,充分的感觉新老胎感觉上的不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