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9:25:13
如何突破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如何突破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如何突破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高考复习我们几乎都遇到过这样情况:经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也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存在于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越临近高考,大家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大家就会有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也是造成许多同学本来成绩不错而高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克服“高原现象”,首先就得弄清其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知识体系是由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构成的,其难度和在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差别很大.通常,那些难度较低和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容易掌握;相反,难度较高和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点,往往掌握得比较差.况且个人的思维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千差万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偏点”现象.
在现代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和其它方面条件的限制,老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甚至连学生有哪些“弱点”都很难搞清,整个教学只能按照“机会均等”式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难以得到特殊照顾.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强化,从而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即“高原现象”的出现.
要克服“高原现象”,首先就要找出自己的“弱点”.为此,可对平时每次检测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对所统计的数据逐项加以整理,从数据中就可看出自己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准确性是这一步的关键.一般来说,统计的次数越多,反映的情况就愈加准确,所以要尽可能增加统计的次数.
第二,针对自己的“弱点”,由教师准备一定数量的质量较高的针对性资料或训练材料.确保质量是这一步的关键.可求助于老师,因为老师手里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且老师的辨别力也要比同学们高得多.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仔细分析,认真筛选,择优录用.
第三,拿出一定时间,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若各点的掌握情况相关不大,则选择二至三项提高余地较大又较易于提高的点作为突破点.
这一环节以一个月左右为宜,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10天,其中前7天用于定点训练,然后选择一套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综合题进行自测(最好是高考题,或是教学质量先进地区的大型考试用题).之所以以7天为一个训练阶段,是因为时间过短,则难以奏效,而时间过长,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之所以以综合题进行自测,是为了避免因搁置太久而在其它各点上出现遗忘或倒退的现象.
由于这一做法增加了复习的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因而不仅增强了效果,而且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大量无效劳动,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