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在1855年就开始谋划废除农奴制,为什么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才下令废除农奴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5:45:28
亚历山大二世在1855年就开始谋划废除农奴制,为什么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才下令废除农奴制?
亚历山大二世在1855年就开始谋划废除农奴制,为什么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才下令废除农奴制?
亚历山大二世在1855年就开始谋划废除农奴制,为什么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才下令废除农奴制?
早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和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统治时期,农奴制度的存在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并且使用农奴劳动已无利可图.因而作为沙皇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曾专门设立秘密委员会,研究农民问题.还曾颁布诏令,由地主按照自愿与农奴达成协议,由农奴交出大量赎金以度得人身自由.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即位之后,“强迫的农奴劳动,无论是在工业方面或农业方面,经济上之不利情形已经是很清楚的了.如不废止农奴制度,国内生产力之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因而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之初即着手对农奴制度进行改革,却因此遭到封建贵族的抵制.1856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谣传我想给农奴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你们可以随意议论这件事.但是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1857年1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召开了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这个委员会由高级政府官吏及大农奴主组成.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在给西部边区总督的敕令中,允许立陶宛3个省先后成立贵族代表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1857年至1858年间,各省相继成立了贵族代表委员会来制订废除农奴制度的草案.各省委员会制订的草案送往彼得堡,交由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然后以此制订总的改革法案.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各地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改革方案.“几乎占有全国半数农奴的大地主,建议在释放农民时,除农民房屋所在的地面外,不另给土地,并永远保留其为地主服强迫劳役的义务”,“中等地产的贵族,关心资产阶级农业的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贵族的半数,却占有最多的农奴.他们中间又可分为两个主要的集团:摇役农民所有者和免役钱农民所有者.他们的利益是不同的.在非黑土地带,以免役钱制为主,农奴所有者不以土地而以农奴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主允许他们的农奴到工厂去作工,或从事季节性工作,以换得免役钱.因此,举例来说,特维尔地主们,主张农民连土地一齐解放,不过要一笔高额的赎款,连农奴农民本身的赎价在内(温可夫斯基计划).黑土地带的地主则正相反,因为肥沃的土地是主要的财富,故在当地推行徭役制.拥有徭役领地的所有者要把土地仍然握在自己手里,使解放了的农民变成雇佣劳动者,所以要求解放农民而不给土地.”由于存在严重的分歧,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工作几年而无结果.1861年1月28日至2月17日,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批.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对整个国家引起更大的灾祸,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了改革方案.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给农奴以自由.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是在受到内外挑战的情形下进行的.应该说当时的俄国所遇到的挑战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改革无疑是利益的再分配.如何协调好各阶级、阶层的利益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工作几年而无结果就说明利益再分配的困难.对此,亚历山大二世很清楚,但他更清楚,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因而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但他也承认“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历史证明,俄国抓住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应归功于沙皇政府的当权者的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