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对一堂公开课的思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3:35:38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对一堂公开课的思考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对一堂公开课的思考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对一堂公开课的思考
——对一堂公开课的思考各位老师:刚才大家看了侯鹏娟老师的课,不知有何感受?对于政治备课组的所有成员来说,一致认为是这是一种享受.这不仅是侯鹏娟老师的一种荣誉,也是政治备课组的骄傲和自豪,而这种骄傲和自豪是侯鹏娟老师给予的.无疑,这节课是成功的.我想下午领导让我们在这里观摩学习,也即对这节课的一种肯定.
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
第一,教学目标清晰合理的课堂.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次清晰合理.整节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第二,动态的课堂.追求的是师生互动,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实施结果,又能展示师生活动中的思维轨迹.
第三,活泼、民主、自由、有趣的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理念.
第四,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五,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
第六,动态生成的课堂.信任学生,还给学生思考的权利、思维的意识,让学生质疑并释疑,在说与做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体验情感.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所期待.整体来说,这节课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那么,支撑一堂课的核心要素到底是什么?我想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活动,而是生命.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灵肉交流的活动.”而一堂课的进行实际上是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不断碰撞、不断互相接纳的过程.侯鹏娟老师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推动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最终达成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的获得,以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应该说这节课是完美的.
新课程标准下,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一堂好课,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况且从来就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课堂.这里不妨套用一下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对于我们的课堂是: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当然,我们期待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和超越,更多的是以关注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一节公开课是一节优质课,是老师们做了精心准备的,当然,要表现的精彩就不能没有个人表演的成分.一堂好课究竟是在课还是在人?在课,因人而异;在人,因课而异.在生还是在师?在生,就需要常问学生动起来了没有,少问教师讲到了没有;常问学生成功了没有,少问教师成功了没有,在师,就要看教师向学生传达什么样的理念,有人说,教会学生学习什么,是为了现在;而教会学生怎样学,才是为了未来.现实中我们毕竟常常面对的是一节常规课,究竟该怎样上?怎样让常规课变为优质课?我想主要还是看我们关注什么?新课程理念下并非不关注学生的成绩,因为学生成绩的获得才能带来学生的成就感,更能带来老师的成就感.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只有成绩才能让学生和老师感到一种快乐.但我们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生命成长的快乐.这个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表现得尤为迫切.因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给人一种成长.
时下,我们很多老师有这样一种困惑,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学生”,所以我们老师拼命地教,只怕自己讲得少,只怕学生学不会.我们的“怕”不正折射出我们的不相信吗?既不相信学生,也不相信自己.岂不知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还需要让学生知道“知识都是学来的,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我们要从过去以教定学,要求学生适应老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师本教学”,转变为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生本教学”.而教育也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尊严、高质量的生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充分的贡献并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教师把知识讲得非常精彩,把题目做得非常漂亮,这会让课堂教学现场感特别好,但学生只是课堂的观众而已,他只是看哪一位教师表演得更精彩而已.正如我们习惯把饭做的色香味俱全让学生去享用,去评价,而学生不知道只有自己做出来的饭才最好吃.
当然,我们今天在这里观摩和学习,不是为了评价和欣赏,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的课怎样上才更好.我想我们学习他人主要还是借鉴,我们永远也不能成为他人.正如侯鹏娟老师的课,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是我们学不来的.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倒可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效仿.洋思、杜郎口、衡水、新绛的教学模式,可以学习、借鉴,但绝不能简单的搬用或模仿.
有人可能会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没有!只有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我们学习新课程,不是为了研究课标,而是对新课程的全新理念的一种学习.因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给孩子分数,而且还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不断走向崇高,生活更加美好的事业,是塑造美好人生,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是幸福的.
俗话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你有一个经验,我有一个经验,交换后我们每人都多了一个经验.非常感谢侯鹏娟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堂很好的范例,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专家点悟,专家点悟不如自我感悟.让我们多一份思考,少一份抱怨,多一点学习,少一点指责,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的精彩,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