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17:57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什么?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什么?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什么?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个人修身上,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我们要试着用“无为”来修身,平衡我们的人际关系,培养气质,提高综合素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单的说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他们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是的,人在青年,必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修身养性,修身养性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精神境界,但却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
1.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们学会智慧,变得深刻.
首先,他带来了一种逆向思维、辩证另类思维乃至颠覆性思维的方法.一般人认为有为、教化、仁义、孝慈、美善、坚强、勇敢、智谋是好的,他偏偏从中看出了值得探讨的东西.一般人认为无为、讷于言、不智、愚朴、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认为是可取的.他应属振聋发聩、语出惊人之人.他带来了“无为”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法宝.他提倡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法自然,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辩证法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他的透视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你可以不认同他,却不能不思考他.
其次,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只躺在那儿睡大觉,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十足的傻瓜,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这里面包含着大智慧.
譬如一个木桶,有人认为所谓的木桶就是实的木质结构,这是根本性的理解错误.一个完整的木桶是由实的桶壁和桶中的虚无部分共同组成的,木桶中的虚无部分和实的桶壁一样必不可少,而且以老子看来,这虚无部分远比实的桶壁要重要.就是说实是虚有用的条件,而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虚无的部分.正是这种虚无结合,而以虚无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基础. 当然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只做那属于桶壁的部分.只要把桶壁部分做好了,不多做一点,也不少做一点,然后你才可以躺在那儿睡大觉.你若是少做了一点,桶就会漏水;你若是多做了一点,你就是用实的部分把虚无部分填满,此时,这个木桶还盛得了水吗?完全填满了,不但盛不了水,而且根本不能算是木桶了.
可以看出,道家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虽然只有简短的四字,但要想达到“治”的目的,对“无为”的应用一定要把握好度要有大智慧,个人认为这是对一个人的终极考验.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道家的有关“无为而治”的经典言论.在个人修身上老子提倡自然 “无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无为”便是事成后不占有,不自恃,不居功,因为不居功,其功劳不会失去.“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无为就要功成身退,这是天道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七十三章》),“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八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四十六章》),“无为”就是知足,知止,这样便长满足,可以长久.所以有道行的人、得道之人,不做那些虚妄的事情,不说那些无用的蠢话空话假话.不硬较劲而使事情自然做成,不声嘶力竭而使教化润物细无声.让万物自然发展运作,不越俎代庖.有了创造和成绩,并不据为己有.有了作为,并不依仗之端起架子.有了功劳,也不因而自傲膨胀.越是不争夺不膨胀,你就越有威望.越有公认的成就,越是否定不了,抹杀不了,歪曲不了,遮蔽不了.所有这些都体现着辩证的思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供后人借鉴.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们学着从容,淡定,有大气量,追寻自然之道.
修身,修的是行为,宗旨在于内心.了解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能更深层次的挖掘我们的内心触及灵魂. 道家的“无为”提倡以柔克刚的辩证法,他不是为了说明世界,解释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是提倡超越现实世界,用内心直觉的体验方法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圣人体无的精神境界.庄子用相对主义方法论证了无为而无不为,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不可能认识变幻莫测没有绝对标准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关于美丑、是非、善恶、有无、对立,都是人的主观臆断,使人陷入困惑.人要走出思维的局限性,减少内心的彷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淮南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有一次在钓鱼,他已经钓了一桶鱼了,惠施(那时候做了官,很威风,带了一个车队来看庄子)来看他.庄子看到这个老朋友,带了一个车队来以后,他不跟惠施说话,只拿了一条鱼,然后其他的鱼全倒进水里去,就走了.什么意思?他实际上首先是对惠施的一个讽刺,你那么夸张干吗,是不是?你需要坐十几辆车?人在文化习俗里边养成的人和世界关系,它就是一个占有的心态,不是说我占有了要用,而是拿来对比,占有的越多越好.庄子对这个批评得很厉害,他对惠施的讽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我要那么多鱼干吗?我一条鱼就够吃了,把其他鱼都倒掉,这就是回到自然.有的时候,随意的生活,你不要老想着,我要占有一些东西.庄子对占有的否定是贯穿始终的,假如没有这一层,你不能理解他的自由,所以在这意义上说他是修身,他和儒家的修身不一样的,他最后表现出来的是非常率真,有真性情.但是真正的老庄,比如从老子开始,由庄子阐发出来的这种自然的生活,它是要调动你的生命的潜能,是对自然本身的活力的信任,对自然的潜能信任.追随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会生活的这种障碍,社会习俗、文化规范的条条框框,让这个潜能发挥出来,做到超脱世外.
3.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积极进取,鼓励竞争,张扬个性的社会,但过分的竞争,夸大的张扬,快节奏高度紧张的社会不仅使他人不安,也使我们自己心力交瘁.在这种情况之下,人的心灵保持平和冥昧状态更显重要,以虚待物待人,心虚才能妙应万物.现在看来,老子倡导的处世奇术、做人奇境,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无胜有,以亏胜盈,宠辱无惊,百挠不折的古老的生活智慧并没有过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深处日益涌动着按照自然本性去生活以安顿心灵的渴望.我们有必要拾起那古老的人生信条,保持一颗宁静的、虚明的心,谦下礼让,宽厚待人,守柔处弱,寻求心理的平衡和宁静,化解人际的紧张关系.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内化到我们青年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