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的思想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0:39:50

神曲的思想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神曲的思想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神曲的思想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知道,但丁被恩格斯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虽然生活在中世纪末期,但宗教势力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宗教的原罪意识以及救赎思想充斥在每一个头脑之中.“上帝”是这一时期人们的唯一精神之父,但与此同时,由于意大利优越的地理位置,资本主义首先在这里产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大批商人,这些无形中就助长了世俗欲望的燃烧.这样代表基督教文化的禁欲主义思潮和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世俗文化的思潮同时弥漫在意大利上空,但丁处在这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两股势力之间,既受到希伯莱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两希文化的影响使得《神曲》既流露出浓郁的宗教色彩,又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因此,在我看来,但丁既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又是一位世俗文化的代言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位身披着厚重法袍的人文主义者.
但丁思想上的矛盾性使得《神曲》既散发着宗教文学的气息又能让人从中嗅到即将来临的文艺复兴的雨腥味.因此,可以说《神曲》既是两希文化融会的伟大尝试又是但丁思想矛盾性的载体.
一、《神曲》中的希伯莱文化的体现
首先,我们从《神曲》的结构、形式、语言入手.我们知道,但丁把《神曲》的内容分别镶嵌在地狱、炼狱、天堂三个框架之内,并通过这三个阶层完成了自己的价值审判:把那些罪恶的以及非基督教徒的灵魂打入地狱;把那些忏悔的有罪的灵魂置于净界之中;把那些善的以及虔诚的基督教徒的灵魂推入天堂.但丁所依托的这一大的框架,本身就集中体现出宗教文化特色.此外,但丁在《神曲》中随诗人维吉尔和天使贝亚德下地狱、爬炼狱、登天堂这种幻游形式便是中世纪文化特有的形式.《神曲》在语言上运用大量象征、寓意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和宗教色彩.
其次,《神曲》中的原罪意识以及救赎思想.基督教徒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只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救赎,而唯一能够救赎你的只有上帝.因此,上帝应该是人们的唯一崇拜偶像.我们从《神曲》中也可以看出,但丁对待上帝是非常虔诚的.他把上帝看着是唯一一个能够对社会罪恶作出公正的审判者,但丁也主张只有通过“苦修”,人才能弃恶从善,从净界进入天堂.因此,我们在炼狱中可以看到:
骄傲者身受重压,
不能抬头;
嫉妒者被铁丝网锁眼,
不能睁视;
善怒者受到烟熏,
怠惰者终日奔走不停;
贪婪浪费者伏地哀泣,
口腹之徒忍饥耐渴;
好色之徒在烈火中洗涤身心.
第三,《神曲》中,但丁的爱情观以及对知识的认识.我们知道,九岁的但丁第一次见到贝亚德时,她的美貌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他创作了风格清新、温柔的诗集----《新生》献给这位早年的精神恋人.此外,但丁还创作过《六十个》,作品热情赞美佛罗伦萨城内的六十位美女.由此可见,但丁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理解为一个鼓吹自然情欲的人,恰恰相反,但丁主张对情欲还是要克制,不能一味放任,把个人的性爱升华到对上帝、圣母的爱,升华到那种上帝对全人类的爱.关于这一点,我们到地狱的第二圈验证一下.这一圈是色欲场中的灵魂,这些灵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荒淫者即那些放纵自己情欲的灵魂;一类是为恋爱而牺牲生命的幽灵,在这一类中我们会看到保罗和法朗塞斯加那对儿不立不起、永远拥抱在一起的灵魂.虽然,但丁也对其表达出同情、怜悯之情,但是,他还是依据宗教观点把他们打入地狱,让他们在地狱的狂风中四处飘荡.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但丁并不像后来的人文主义者那样鼓吹自然情欲来反对禁欲主义,而是主张对情欲的克制、忍耐.在知识上,但丁石崇尚知识的,并且表达了对先哲诗人们的无尚崇敬.但,不可否认的是,但丁还是把他崇拜的那些先哲诗人们、科学家们放入了地狱,尽管条件好些(我想条件再好也不如天堂吧).而把他们放入地狱地一圈(菩提圈)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不是基督教徒.由此可见,宗教在但丁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也是《神曲》的一股主流.
二、《神曲》中人文主义的体现
我们知道,但丁之后掀起了一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席卷欧洲的、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其中,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者鼓吹“人性”,反对“神性”,;倡导“崇尚知识”,反对“愚昧”;提倡“自然情欲”,反对“禁欲主义”.总之,一场以人为本、倡导人的全面觉醒的文化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击溃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堡垒.但是,我要说的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但丁的《神曲》中已初见端倪,也就是说,《神曲》中处处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
首先,我们来看《神曲》是如何体现倡导“人性”反对“神性”的.《神曲》中关于地狱、炼狱、天堂的安排,初看起来似乎是上帝的旨意,事实上却不然,这只不过是但丁根据自己的善恶评判标准借上帝的名义来作出的宣判,把自己的政敌、教士、骄奢淫逸的贵族统统打入永劫不复的地狱.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但丁的“魄力”:他没有被上帝紧紧地束缚住,而是把上帝看作是公正仁慈的审判者;没有被上帝的神性泯灭了自己的人性,而是让上帝的神性使得自己的人性体现的更加突出、耀眼.
此外,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的观点,教会是上帝在人世的权利的体现.人类要上天堂,唯一的桥梁应该是教会,他有权判决人间的功、罪,而且是唯一的审判者.但我们从《神曲》中可以看到,但丁游历三界并没有依赖于教会的帮助,而是在代表“知识”的诗人维吉尔(况且,维吉尔还是一个非基督教徒而被打入地狱的人)以及代表“爱”的自己的精神恋人贝亚德的指引下完成的.不仅如此,但丁还对教会中的教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到地狱中的第四圈验证一下.这一圈里的灵魂是一些贪吝者和浪费者,他们分成两组,胸膛前面推滚着一个重物,面对面推进.相逢时,互相冲撞一次,骂一阵,这样反复来回,没有穷尽.那么,这些灵魂是谁呢?文中指出:这些灵魂中,那些顶上精光,没有头发的是教士,是主教,是教皇,因为他们特别的贪得无厌.更难能可贵的是,但丁还把在世的教皇逢尼发西打入了地狱,这一点,在地狱中第八圈的第三沟里可以得到验证.在这里,聚集了一些圣职买卖的灵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倒栽葱似的把头和上半身插在了悬崖峭壁上的石孔里,烈火烧烤着他的双脚,两条腿在炙热的火苗下不停的抖动,而他正是已故教皇尼古拉三世.但丁与他说话,而他竟然还以为是逢尼法西来接替他受同样的苦刑.文中还暗示,在逢尼法西受刑之后,接替他的将是法国教皇克雷门特五世.由此可见,但丁通过自己的“人性”把“神性”的面纱撕了个粉碎,让那些掩藏在“神性”之后的人露出了他们狰狞、邪恶的真实面孔.
第二,《神曲》中对知识的崇尚.但丁安排罗马诗人维吉尔指引自己游历二界,并在游历过程中把他描述成一个能够看透自己心里的智者,这就体现出作者对诗人的崇敬以及对知识的肯定.况且,但丁把先哲们(卜拉图、亚里士多德)、诗人(荷马)以及科学家们安排在有着宏伟的城堡,美丽的溪流,青翠的草地的地狱第一圈,这也体现出对智者的崇敬以及对知识的仰慕.而且,在地狱第一圈中,但丁还借别人只扣子虚伪六大诗人(荷马、贺拉斯、维吉尔、贺维帝、骨加路以及但丁)之一.
此外,在地狱第八圈的第八沟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德修斯在火球中受刑.我们知道,奥德修斯施木马计攻陷特洛亚城,使得爱奈亚被迫离开希腊来到意大利并创建了新的王国.但丁认为爱奈亚是罗马人的先祖,并且视自己为高贵的罗马人的后裔,因此把奥德修斯打入地狱.但是但丁却对奥德修斯的海上冒险行为以及他的智慧流露出钦佩之情,实际上,这也是对知识的肯定.
最后,《神曲》中反对禁欲主义的思想.但丁虽然主张对情欲要克制,但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前面我们提到,但丁对地狱第二圈中保罗和法郎塞斯加的爱情表达了怜悯之情.此外,但丁在《神曲》中还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对贝亚德的倾慕之情.这些都可以表明禁欲思想在但丁这儿产生了动摇,是后来人文主义者鼓吹自然情欲的萌芽.
以上,我从两大方面陈述了《神曲》思想上的矛盾性.总之,《神曲》是爱情上不幸、家庭生活烦扰、政治上倍受挫折打击的但丁,在流放期间把积郁太多的愤懑借助于基督教所提供的世界宣泄出来的产物.但丁思想上的矛盾性必然使得《神曲》这部作品呈现出两股截然不同的思想潮流:既有中世纪宗教文化的残留,又迸发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火花.因此,我们可以把《神曲》看作是中世纪宗教文化的最后一首赞歌,又可以看作是即将来临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声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