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哲学题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5:18:04
如何分析哲学题目
如何分析哲学题目
如何分析哲学题目
题目?那就是说你要考试,第一步当然是找出题干,题目主要问什么、考什么,关键词和什么有关,然后揣摩出题人希望你回答什么,他想看到什么答案
在网上给你找了点资料以供参考;
哲学常识“怎样做到”型问题归类解答分析
发表时间:2008-12-7 10:04:31 来源:转载 访问次数:891
哲学常识“怎样做到”型问题归类解答分析
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或者考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设问的一类问答题:“材料中的……...
全部展开
在网上给你找了点资料以供参考;
哲学常识“怎样做到”型问题归类解答分析
发表时间:2008-12-7 10:04:31 来源:转载 访问次数:891
哲学常识“怎样做到”型问题归类解答分析
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或者考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设问的一类问答题:“材料中的……是如何(怎样)做到(体现)……观点的?这种设问类型的问答题很多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答案。许多同学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导致严重失分,而且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题中出现频率又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面就若干重要问题做了精心归纳与概括,供同学们在复习时参考。
<一>、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个问题在试题中经常以这样的设问出现:“材料中的……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答题要点综合归纳如下:
1、必须承认“实际”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特别要做到对“实际”情况有真切的了解。
2、必须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
一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具体性”,要分析“实际”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二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既看到实际的这一面,又看到实际的那一面,做到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防止片面地把握实际;
三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变化性”,既看到现实存在的“实际”又看到随时即将发生变化的“实际”,做到对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全过程的把握,防止静止僵化地把握客观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反对教条主义并不意味着排斥正确意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反对经验主义也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而是要将正确意识、科学理论以及先进经验与本地、本部门、本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4、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不是被动的,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统一。
再现高考题:
1997全国高考题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要点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2、辨证的认识和把握实际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材料略 )
2006年天津文综39题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政受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一切冲实际出发。
答案要点1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2、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农业税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3、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我国农业税从政受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试题中经常这样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答题要点归纳如下:
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承认并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的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首先正视客观规律的存在。
2、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利用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4、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的观点。规律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变化发展的。规律存在的客观条件一旦发生变化,规律的作用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必须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来适应变化了的规律,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5、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事物的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做到具体的、历史地把握规律。
如果试题这样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做到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可以综合参照一、二的要点归纳概括,大同小异。
再现高考题:1999全国高考题38题第三问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各管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要点: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烛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三〉、如何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该设问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设计的,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设计可以演化为:“材料中的……是怎样发挥科学理论指导作用的?”要点归纳如下:
1、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这是发挥正确意识作用的前提。正确意识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意识,有利于发挥正确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引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 、使正确意识同具体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3、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来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只有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指导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传统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5、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解运用正确意识。
再现高考题:1998年全国高考题39汇智中学的学生与解放军末连队官兵共同学习十五大文件,围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结合上述发言,说明怎样才能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答案要点:1、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事件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它,实践才可能成功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俩元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或答成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
〈四〉、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该设问可以从唯物论角度组织答案,也可以从辩证法角度和认识论角度组织答案。
1、从唯物论角度看:(1)首先丰富自己的知识,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
2、从辩证法角度: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促成新事物的成长。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3、从认识论角度:五个方面①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是正确解决问题、推动理论创新的首要环节;②要敢于超越;③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④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灵感和顿悟只能在长期研究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产生;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新观点、新理论要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五〉、 如何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在试题中也可以演化为这样的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1、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首先必须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防止片面性和一点论。两分法是矛盾分析法的基础。
2、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必须在两分法的基础上对两点进行具体分析。每一事物的两点都有其特殊性,必须明确一事物具体包含的两点是什么。
3、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还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不仅要看到事物的两点,也不仅要明确具体的两点是什么,更要知道两点之中的重点是什么。为此,必须把握两种具体情形:(1)当面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必须把握重点、中心和关键,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工作重心发生偏离;(2)当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时,必须善于把握主流,这样才不会迷失我们对事物性质和发展形势的判断。
〈六〉、 如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在试题中也可以演化为这样的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正确分析矛盾的前提。
2、要全面地、具体地、动态地分析矛盾。(1)全面地分析矛盾,就是要在坚持两分法的基础上分析,防止片面性;(2)具体地分析矛盾,就是按照矛盾特殊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去区别、分析矛盾,特别要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然后,根据具体的矛盾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3)动态地分析矛盾,就是要随着客观实际和具体矛盾的变化发展去分析矛盾。
3、坚持矛盾分析法还要做到正确、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机地统一起来。
〈七〉、如何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
该设问要求用唯物论部分的哲学道理而不是辩证法部分的道理作答,试题中常见的设问方式是:“……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核心要点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注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此要点适合个案型试题的考查,特别要注意党和国家、某地区在具体工作中制定目标、方针、政策、理论、思想等的哲学依据类的试题。)
2、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物质。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要求我们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对消极无为的不可知论观点。
注意:这一要点经常涉及科学实验、发明创造,比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转基因、神州飞船、科学观测等热点背景进行考查。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则把人的实践活动印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注意:这一要点常以“三个代表”思想、小康目标的指导意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等热点为背景进行考查。)
4、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人的意志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利用规律,变害为利,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注意:在思维过程中可以将实事求是与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结合起来,特别注意“与时俱进”、发展观点、创新精神等热点的考查。
〈八〉、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该设问要求用辩证法部分的哲学道理而不是唯物论部分的道理作答,题目中常见的设问方式是:“……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核心要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如果具体一点的话,要看材料中能否体现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一定先把普遍联系的观点答上。可以说,联系的观点在解题时是最常用的观点,但切忌乱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注意:关于联系的观点经常考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沙漠化、沙尘暴、气候变暖、退耕还林、退田还草等热点问题。在回答时可以和唯物论部分的尊重规律、认识论部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等问题相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另外:“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何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道理看问题?”“如何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道理看问题?”“如何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的道理看问题?”这五个问题在课本中都有明确的要点,同学们参照课本复习即可。
11、怎样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益出发点),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有益于人民;第二,树立正确观念,坚持科学理念的指导,掌握正确方法;第三,要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第四,不断提高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12、怎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怎样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①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需不断地创造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②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使认识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③注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运用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1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集体主义?
①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②具体要求:第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尊重人,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第二,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第三,要反对个人主义。
14、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环境等。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15、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 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更应该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16、怎样实现理想?
①实现理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从主观方面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7、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青年学生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要在“情”、“理”、“行”等方面来一个彻底转变。①对人民群众要有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②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标准(理);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服务(行)。
18、怎样改造主观世界?
①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克服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
②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③在实践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以上,我们对哲学的十八个“怎样做”一类问题的答题要点做了归纳与概括。同学们在做有关习题时,可参照上述归纳与概括组织答题的要点,但千万不要照抄照搬,务必结合具体题目的材料背景、设问角度、关键词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