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谓的“道”为何道?具体点,与马克斯的物质相同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49:10

道家所谓的“道”为何道?具体点,与马克斯的物质相同吗?
道家所谓的“道”为何道?
具体点,与马克斯的物质相同吗?

道家所谓的“道”为何道?具体点,与马克斯的物质相同吗?
第二章 道家对道的观念
  道家的道并不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道,而是指宇宙所遵循的道;换句话说,就是自然规律.老子这样谈生物和道: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我们常常会碰到以下这种直接的说法:道是自然的规律,它不是用强力而是用时间、空间的自然力量生育万物和控制万物的行动.这种说法使我们想起古希腊哲学家黑拉克里特 (Heracleitus)的“罗格” (Logos)学.黑拉克里特与孔于是同时代的人,老子稍晚一些.无疑,公元前五世纪或更早,原始的道家思想就已存在.所谓圣人效法道,道是无形的,没有威权的.顺从自然,不存偏见,就能观察和理解自然,从而才能控制它.老子又说: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次.”(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庄子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第六篇)
  从以上的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即神论,强调自然运动的统一性和自发性.道家经典充满着对自然的疑问.庄子说: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亏者为雨乎?两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 (庄子第十四篇)
  有一段著名的老子和孔子相会的虚拟故事: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斋戒疏涤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窃者胎生,八窃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 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 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庄子第二十二篇)
  因此生物与无机物都受万物之道的支配.以上一段话中,提出了新的看法,即真正的知识与封建学者的虚伪经院式社会学正相反的看法.像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门德尔 (Anaximander公元前六世纪中叶)、Parmenipes和Emdcdocles(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的学说一样,必然性统治一切.此外还有一点,也是我们常碰到的,即遵循道,不仅思想受益,而且对身体也有好处.这一点以后形成了道教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体现为对长生和登仙的追求.于是就得求助于丹药、吐纳、房中、导引等术.
  希腊哲学家 Empedocles认为爱和恨、喜和嫌等对立面是自然作用中最重要的动力.庄周也说:
  “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太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覩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第二十五篇)
  这里所说的 “欲”相当于Empedocles的Philia,“恶”相当于 Neikos,而聚和散的概念在Anaximenes (公元前546)王苏格拉底早期的时代也很普遍.聚是凝固,散是稀化,这两个物理学上最早最重要关于密度的概念,在古中国和古希腊单独地被发现.因为如果认为在公元前一世纪以前就能互相传播思想的话,实在勉强得很.这种概念以后流行于欧洲,同样中国以后也有这种概念(见四世纪张湛Chand Chan对列子的注解),而十一世纪的中国理学家在对宇宙的推测中也加以援引.此外从上面庄子的话中,还可以看出它和形而上学的格格不入.宇宙的起源和末日是道的秘密,人只能研究和描述自然现象.这的确是一篇相信自然科学的告白.
  列子中有一段杞人忧天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注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仿.'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长卢子闻而笑之曰:‘虹 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二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以上见《列子·天瑞篇》)
  这一段话里也谈到 “聚”和“散”.列子厌恶什么开天辟地、世界末日的说法,而强调道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他是典型的道家.长庐子代麦冷静的科学思想,认识到宇宙的形成,也准备正视它的毁坏.杞人和晓之者最有趣.这段故事说明:创立一套关于自然界的假设和理论,能够使思想宁静.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
  不能认为古代所有的道学家都像庄周那样英明卓越,或像列子那样有趣,因此要窥探当时思想的原有面貌:我们不得不提到管子第三十九章.这一章讲水是一切事物的原素和变化的根据.这种说法和苏格拉底早期的希腊哲学家的说法相仿,和第一个自然哲学家 Thales of Miletus(公元前585年)的理论相似.管子这部书虽然至汉代才最后告成,以及三十九章的时代不会早于公元前五世纪,但我认为其中的思想不存在变样的问题.同类型的思想研究同类型的问题,往往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管子第三十九章水地:
  1、“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集于草木,根得其度, 华得其数,实得其量;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万物莫不尽其几,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2、“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剧,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 九德出焉.”
  3、“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 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牌,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视,耳听,心虑.目之所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于淑湫;心之所虑,非特知于麤麤也,察于微眇,故修要之精.”
  4、“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此乃其精也.精麤浊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
  下面说的是荒诞不经的动物,指另一类生物,但在逻辑上很有趣.
  5、“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龟与龙是也.龟生于水,发之于火,于是为万物先,为祸福正;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蝎,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龟与龙伏暗能存而能亡者也.”
  下面举的例子属于宗教方面神鬼的民间传说,形式上模仿山海经,进一步阐明水的作用.
  6、“或世见,或世不见者,坐蟡与庆忌.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涸川之精者,生于蟡,蟡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虵,其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鱼鳖,此涸川永之精也.”
  作者在这里暗示蟡虽不见水,但为水之精,所以仍然有魔力.
  7、“是以永之精麤浊蹇能存而不能亡者,生人与玉;伏暗能存而亡者,耆龟与龙;或世见,或不见者,蟡与庆忌.故人皆服之,而管子则之;人皆有之,而管子以之.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以下一段作者寻求人们的居住地区与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8、“何以知其然也.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麤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圾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侫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
  9、“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一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上述这一章不但饶有趣味,而且把道家中最好最深的理论和当时各地的思想较好地配合起来.
  如果有人对道家的道是指自然规律这一点还有怀疑,那就请他看看伟大而豪放的淮南子第一篇,可惜援引起来太长.这里我只引庄子上一段著名的 “庖丁解牛”来说明“道”不仅泛泛地指一切事物,而是指各种事物特殊和个别的天性和本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骠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道大窍,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瓤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丈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第三篇)
  因此可见屠夫解牛的技巧是合于自然规律,无异于星宿的运行.一切事物在道中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道家所谓的“道”为何道?具体点,与马克斯的物质相同吗? 道家之谓道,为何解 老子和庄子道家智慧的现实意义具体点,结合实际 理学的理与道家的道有何不同? 人类的“基因”与道家的“道”有什么关系? 道家与道教是怎么被分开的?从而使人们认为道家与道教是不同的近现代以来,学术界部分学者倾向于把道家与道教分开,说道家是哲学的,道教是宗教的.请问这是怎么被分开的?这个把道家和道 道家与儒家的不同? 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的鉴别二者有何同与不同? 儒家思想,的道,与道家的 道,是一样的吗? 关于道家的所讲的“道”与“德”的理解?道是不可说的,说明了也就不是道了.那只是以道作为代号而已.那么我们也不能把道理解成一种规律,一种天然的法则对吧!而“常”也就是所谓的“常 关于道家的“道”与“常”“德”道是不可说的,说明了也就不是道了.那只是以道作为代号而已.那么我们也不能把道理解成一种规律,一种天然的法则对吧!而“常”也就是所谓的“常道”应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中国道家思想有契合点吗 自然界与人类选自马克斯与恩格斯的著名论文什么 关于百家争鸣要求主要是道家.内容要少而精.要道家的利与弊,当别人说道家的弊的时候如何反驳他.还要讲道家如何使国富、兵强,作为君子为何要用道家.讲墨家、儒家、法家的弊,特别是法家 儒家与道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儒家与道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不同之处?要祥细! 关于道家的思想 老子的道 是何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