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讲座的听课感受 该怎么写啊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 写的好额外加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1:50:14

教育讲座的听课感受 该怎么写啊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 写的好额外加分
教育讲座的听课感受 该怎么写啊
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
写的好额外加分

教育讲座的听课感受 该怎么写啊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事情 写的好额外加分
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1婴儿坠地之后,他最初面临的世界就是家庭.一个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度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是示范,都是诱导.这种建立在父母血缘关系上的养育和教导,渗透着远比师生之间的爱来得自然亲近和持久的情爱因子.而这种面对面的个别教育,比正规学校的集体教育,更容易满足儿童的个性需求,也更容易为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所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有其天然的合理性.
2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只要家长善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得法,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示出智慧和才能的光彩.国内外大量实验表明:大凡才智出众的人,追溯其成长过程,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德国教育家爱尔维修说:“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但是在不同年龄段里,它们的各自作用是不同的,变化的.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存在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早期家庭教育正处在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和发展儿童智力,也是此后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在学龄阶段,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到了学龄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成了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家庭教育则起着调整的作用.所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对学业后进学生的“补差”和对智力超常学生的“超前教育”,在家庭中进行要比在学校中进行效果更好.虽然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还需家庭的全面配合,充分利用诸多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对孩子成材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情感、意志、目标、态度、性格、世界观等,就是对学校教育最大的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而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却不够理想,有些家庭要么完全忽视,要么出现较大的偏差.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候这种我们或许觉察不到的影响,也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树大自然直”
——忽视对孩子良好品德的早期培养有的家长对纠正孩子的不良品行和错误思想重视不够,觉得孩子年纪小,长大懂事后自然变好.其实这种“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的思想危害极为严重.孩子年龄小,可塑性极大,模仿能力强,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好时机.可是如果家长的教育不合理,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又不注意帮助孩子及时纠正,这将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年幼的孩子常常把一些小画书、小玩具之类的小东西拿回家,这些东西有的是别人送的或自己拣的,但有的是拿别人的.虽然孩子知识少,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家长如果对此不闻不问,不及时纠正,就会养成孩子拿别人东西的习惯.今天的小偷小摸行为很可能发展成明天的大偷大摸行为,常言说得好“小偷针,大偷金”.据对少管所在押少年犯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时候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决不能姑息孩子的任何细小错误行为,要坚决把孩子的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家长要及时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使孩子产生一种过失感、内疚感、羞耻感,认识到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会逐渐明确好与坏、是与非的界限,提高自己的认识,克制自己的错误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长期、精心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既要抓得早,又要抓得严;既要纠正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又要让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逐渐掌握是非、善恶的标准.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逐个培养,也不能先培养这一方面后培养那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克服片面发展的思想,从体、智、德、美几方面综合培养,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为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成才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