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明的《琵琶记》谈谈您对《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评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8:52:21

关于高明的《琵琶记》谈谈您对《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评价,
关于高明的《琵琶记》
谈谈您对《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评价,

关于高明的《琵琶记》谈谈您对《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评价,
赵五娘是被推为“南戏之祖”的著名古典悲剧《琵琶记》的主人公.该戏文第一出介绍剧情的“沁园春”曲即以相当篇幅概述赵五娘的事迹,实际上已挑明了她在本戏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她的一系列“堪悲”遭遇构成为这本悲悯动人戏文的主要情节,而历来人们对该戏之所以激赏不已,实与喜爱赵五娘这个艺术形象是分不开的.
“仪容俊雅”、“德性幽闲”的赵五娘是个美丽端庄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知经书,能书,善画)的姑娘,嫁与同郡(陈留郡)蔡伯喈为妻.故事发生的时候,她结婚才两个月.作者刻画了“旷野原空,人离业败”、“饥人满道”、灾害频仍、官吏鱼肉乡里的典型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描写了赵五娘悲惨的生活遭遇,突出了她在灾荒岁月中儿独自养亲的艰难处境,从而以她的形象体现了封建制度下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我国妇女在极端艰苦的生活环境里的美好品质,正因为如此,赵五娘的形象赢得了几百年来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首先,她不满于丈夫被逼赴科举考试之举.
在此之前,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赵五娘是个怎样的人物?
“辐辏,获配鸾俦.深惭燕尔,持杯自觉娇羞.怕难主频繁,不堪侍奉箕帚.惟愿取偕老夫妻,长俦奉暮年姑舅.”(第二出《高堂庆寿·锦堂月》)
这只曲子展现了赵五娘在新婚不久时的心情:羞涩不安,对婚姻颇觉满意,所一心向往的是与丈夫白头偕老,侍奉好年迈公婆.这与她以后反对丈夫抛亲别家去京城应考的态度是一致的,随着剧情的发展,不难看到她在整本戏里是唯一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心的人.当蔡公催促伯喈“快赴春闱”以“改换门闾”,并且以恋新婚、贪妻爱来苛责他,致使伯喈屈从父命时,赵五娘对此表示异议,一方面埋怨公爹“见得好偏”,一方面指责丈夫“功名之念一起,甘旨之心顿忘”,有揆情理,欲偕丈夫向公爹进行劝谏.一旦辞赴试不从的丈夫离家远行,她叮嘱他襦衣换青时切莫恋花柳,定要早办归程.可见赵五娘对赴试求仕一事的态度是鲜明的.以后,她总是把一系列变故、灾难跟它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不幸、痛苦和恼恨跟对它的怨恨联系在一起.在她的心目中,丈夫赴试求仕跟蔡门一连串不幸事件无法分开.她显然不同热中于得到凤冠霞帔的女人.
其次,她在侍奉老人方面自觉地承担了最大的牺牲.
在赵五娘看来,庆幸夫妻恩爱与尽力侍奉二老没有矛盾,它们本是融合在一起的两件事.而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为爹泪涟,为娘泪涟,何曾为着夫挂牵”,“悲岂断弦,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南浦嘱别》)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竭力撇开“六十日夫妻恩情断”的悲哀,固然有避“迷恋”丈夫嫌疑的苦哀,也不能说没有将偕老与侍奉视作一回事情的明确认识.似乎是近“做作”的语言,其实却正是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心理.也正为如此,她有“我的一身难上难”的埋怨和浩叹.“轻移莲步,堂前问舅姑.怕食缺须进,衣绽须补,要行时须与扶.”(《临妆感叹》)又是“怕”,又是“问”,竭尽心力,毅然挑起了代薄情夫婿独自赡养二老的重担子.原本清贫的蔡家逢到饥荒年景之后,在遣儿科举赴试问题上本就存在分歧的公婆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日益艰难其矛盾日愈加白热化了.而赵五娘艰苦备尝,劳役不辍,支撑着一家口食身衣,同时勉力劝解二老,那种体贴入微、既以物质上又从精神上多方照顾慰藉老人的情怀确实感人至深.在第七出《义仓赈济》里,赵五娘早已衣衫解典、囊箧罄尽,“说得不出闽门的清平话”,抛头露面到官府乞领仓米,又遭到恶吏的欺侮凌辱,发出“千死万死不如早死”的哀嚎,要投井自尽,可是当她想到二老会因此招致速死,又辜负了丈夫临行的嘱托,因而虽然力枯形惫也只得隐忍止步.得到张大公转赠一点仓谷后,她安排一口淡饭权给二老充饥,自己只拿狗彘食的谷膜米皮暗处吞咽,殊不料婆婆误以为媳妇不尽心,辱骂她,疑猜她,眼看常见的妇姑闹剧即将爆发.但枯瘦如柴的赵五娘仍然坚持自我克制、牺牲,没有声辩,没有反唇相向,也没有去自寻解脱或自谋生路,抛弃风烛残年二位老人.这是何等感人的性格!在著名的《糟糠自餍》一出里,赵五娘四支“孝顺歌”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这个普通妇女身世的艰难、内心的痛苦和始终不渝地侍奉二老的意愿.“糠啊,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这是就艰难身世的抒怀.“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扬作两处飞(这是喻赴试求仕),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这糠啊,尚兀自有人吃,奴家的骨头知他埋在何处?”这是实际上已成弃妇者内心痛苦的抒怀.第四支是在公婆私下窥伺发现她吞咽糠粃时的曲子,“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这糟糠妻典故的运用,不但表明女主人公对自己作为伯喈贫贱相守的妻子的认识,而且表现了她与二老死生不渝、风雨共舟的坚定信念.自己咽糠,不让老人知道,怕引起他们烦恼,受到猜疑后仍然忍让着不予计较,这是多么善良宽容的精神啊!二老相继死去以后,赵五娘剪发买葬,十爪挖泥,罗裙包土,按那个时代的风俗埋葬和祭奠二老,为二老描容后行乞觅夫,把儿辈的义务尽到了家.这正是《琵琶记》悲苦动人之处.
再是拒绝蔡公关于再嫁的遗命.
受封建思想影响很深的蔡公经过接踵而至灾难的洗礼,顿悟强使独生子赴举一事致使合家不幸,尤悔致使媳妇坠入苦难深渊,并且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于是立下遗嘱要五娘立即改嫁求生.对此赵五娘断然加以拒绝.在丈夫荣枯不知、生死未卜、公婆死后祭奠乏人的情况下,取这种态度,既合乎性格的逻辑,也是忠贞爱情和不渝地侍奉老人这种信念的突出表现.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贯穿终始的是赵五娘倾身侍奉二老这一点.应该认为,赵五娘这样想,这样做,有着现实的合理的思想基础.由于作者有“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的创作观念,坚持把女主人公写得真实动人,这个人物的性格就有了相当的深度.
第一,她作为熟谙儒家经典和传统中关于侍奉舅姑之类教诲的女子,有“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临妆感叹》)的信念.这里面虽不免带有封建伦理的时代烙印,但她对什么是孝妇贤妻有自己的理解,即真心实意地把公婆作为应该衷心敬重和热爱井为之承担最大牺牲的爹娘,这中间没有多大牵强做作的成分.“媳妇便是亲儿女”,这是赵五娘性格音符中的最强音.她把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划上了等号,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家庭关系的传统意识的合理一面,与封建伦理中森严僵冷的等级观念大相径庭.
第二,赵五娘对于父母育儿劬劳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路途劳顿》中“销金帐”后四支曲中前三支实际上是对于蔡公蔡婆养育伯喈过程的影射,后一支呼吁伯喈一类男子学一学返哺的“慈鸟”.这就说明,她对公婆的孝顺,并不是盲目的行为,乃是当子女的报答父母恩情的普遍心理表现.
第三,毋庸讳言,赵五娘是被作者作为孝妇来颂扬的,通篇不乏封建说教的语言,但即使对于这些描写和议论,也应该具体的分析.譬如有的是当时的习惯语,如“一马一鞍,誓无他志”;有的是封建观念与健康感情的杂揉,如“生是蔡郎妻,死是蔡郎妇”;不能全盘否定.对于整个情节中“生事、死葬、葬祭”的模式,这是时代的反映,更不宜予以苛求.

关于高明的《琵琶记》谈谈您对《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评价, 元代高明的《琵琶记》中写苦尽甘来的名句是什么?急, 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十一或者二十二回中是不是有“一架荼靡,只见满院香”. 琵琶行中关于琵琶女诗中有几句描写琵琶女琵琶声的诗句是什么?表达了琵琶女的什么心态 阅读高明的《琵琶记》,简要概括说明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 《琵琶记》的作者是谁 关于琵琶的诗句 关于琵琶的诗句 关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写一篇作文《琵琶女,我想对你说》 《琵琶记》的作者为何许人?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1 朱元璋帐前那个500个字要拐弯抹角讲上10000字的大臣是谁?2 山抹微云全诗3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文4 高明琵琶记全文5 红绳画板柔荑指全文7 苏轼后赤壁赋全文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关于琵琶和枇杷的寓言 琵琶记的读后感?求租,请各位帮帮忙要写一篇琵琶记的读后感,800字左右,最好是原创的,是元曲的琵琶记. 朱元璋说:“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徐渭《南词序录》),对此你如何理解? 明朝的徐渭在评价高明的南戏《琵琶记》时,认为全剧在写“怨”,是不是这样的明朝的徐渭在评价高明的南戏《琵琶记》时,认为全剧在写“怨”,而本剧的主旨是“子孝妻贤”,最后的结局也 琵琶记中的蔡邕是汉代的文学家蔡邕吗? 元曲《琵琶记》的现代意义和故事本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