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怎样备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5:59:32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怎样备课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怎样备课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怎样备课
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的课?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新课改”是文化、理念上的改革,一个教师只有文化、理念到位,才会在课堂上产生师生互动.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呢?关键是要求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
一、 明确“课改”目的,体现“人文”备课.
教育是培养人的,也是由人来实施的,此次的“课改”实际上是回到社会中来,回到生活中来,尤其是回到活生生的“人”身上来,我们要把学生看成不是千篇一律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更重要的是看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一改以前教育界所倡导的“知识为本”为“以人为本”, 我们应明确“课改”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人文化的改革.
诚然,这里所指的“人”应有两种解释:无论是作为“人”的学生,还是作为“人”的老师.由此得知,“新课改”既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又是在探索适合老师的教育.“课改”后评价一个老师课的好坏,不再以“分数”去衡量,而应以“深度”去衡量.因此,在历史备课中应从“人”下手,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切身体会历史.例如,我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很自然的讲到“秦始皇的暴政”,学生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那么在备课时我有意识的利用这一尽人皆知的故事,作有效的备课.设计方案如下:
——“你要是荆轲会为了老百姓刺秦王吗?”(不会,我没必要为不相干的人付出自己的生命.)
(总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自杀性谋杀”,大的历史背景是秦朝的暴政,而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忍无可忍.
“人文备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再也不是老师一味的说教,而是帮助我们拉近古今距离,使学生从 “人”的角度出发,尤其是从“人心”的角度出发,做切实的听课.
综上所述,“课改”突出“人”,而历史又是由人构成的,我们在备课时更应不断的思考人性,并把心得融入备课,融入教学中.
二、 遵循“课改”的理念,做“有效”的备课.
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二者必须协调一致,才能达到学生听讲的最佳效果.我们在备好教学大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备课不是就教材而教材,要注意挖掘与教材相关知识的链接,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我们的备课注重停留在书本里寻找话题,这样的课学生不欢迎是可以理解的,真正的科研型教学应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来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我们要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应首先注意自身的主体意识,要在备课时敢于实践、创新,以提高教学的科技含量,在课上带动每一位学生做研究型学习,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备课不仅要吃透大纲、教材,更要备学生、备社会,还要溶入自己的创建.学生有接受信息的欲望和要求,尤其是接受最新信息的欲望和要求,而要想达到对这些情况的了解,历史老师备课时就一定要不断接受外界的信息,去补充自己的知识来源,你接受了信息、占有了信息就获得了知识并增强了能力.例如讲到美国政治制度一课时,正值美国大选开始,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实事增加学生的兴趣.
那么,“新课改”后的备课与以往的教学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备课思路的来源必须是真实有效的,“换汤不换药”当然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基于上述的分系,“新课改”是教育的一种大众化的活动,它按照前辈的足迹,把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一些有价值的事件和事实,有选择的加工处理,转化为可流动的教育信息,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完善它的开创性.由此可见,理念到位,将使教师备课时不再站在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上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处于教与学互为一体的位置上,发挥、引导学生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综合地运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去开发自己新的创造力.
三、体现“课改”精神,完善备课方式.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备课时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自己开放的生活态度,它不但有助于我们在课上把问题讲透,更会帮助学生去探索,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备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备课时,我总是力图要向学生灌输溶入我心灵的东西.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教师一定要会“燃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注重借助自己丰富的阅历去补充教学.我们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这就显得更为重要.
备课首先应把教师自己的兴趣点提升上来.“课改”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上课的关键不但在于感染学生,同时还要感染教师自己,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备课时遇上某个章节自己都毫无兴趣,怎么办?自己提升!提升出一种状态,老师不在状态,学生怎来状态?应升华到在课堂上将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与课上的学生交融,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生命对生命的教育.其实一节好课的最高境界就是质朴、自然、平淡似水,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才无压力,才会轻松.因此,老师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上课文化”.
我们备课的目的就是要教会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方式,从本质上说,是对新的教学思路的再认识,对传统备课功能的再开掘.我们不但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还要善于预测将来的方式发展,上面初略分析了“课改”后备课的立意角度、选材角度、及表现角度,要提起注意的是,备课时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教育者一定要突出一个“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