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同学用一支最大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0 2.0 3.0 4.0 5.0你从这个实验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37:30

王华同学用一支最大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0 2.0 3.0 4.0 5.0你从这个实验中
王华同学用一支最大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0 2.0 3.0 4.0 5.0
你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王华同学用一支最大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0 2.0 3.0 4.0 5.0你从这个实验中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有关

弹簧的弹性系数K是不变的。

引力常数G=10N/kg

1.弹簧称的使用应注意不能超过最大测量范围!
2.砝码质量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砝码质量的比值相等!

砝码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因为比数据上能看出正比关系,所以就不能写有关。
又因为只是测量的砝码,还不能得出普遍的关系,所以不能写“物体”
千万注意:“2.砝码质量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成正比!”绝对是错误的,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
砝码的质量是一个不变的量(就算你放到月球上),所以不能说与力成正比。
虽然在数学式子上成立,但在物理上特别讲究物理意义。
物理...

全部展开

砝码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因为比数据上能看出正比关系,所以就不能写有关。
又因为只是测量的砝码,还不能得出普遍的关系,所以不能写“物体”
千万注意:“2.砝码质量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成正比!”绝对是错误的,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
砝码的质量是一个不变的量(就算你放到月球上),所以不能说与力成正比。
虽然在数学式子上成立,但在物理上特别讲究物理意义。
物理中的成正比,必须要由那个量决定。而不是力决定的质量,而是质量决定的重力。

收起

王华同学用一支最大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砝码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0 2.0 3.0 4.0 5.0你从这个实验中 假设弹簧测力计最大的测量的力是5N.那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 还是5N啊?为什么练习册上写5N的?量程不是范围吗?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如何表示是5N,还是0~5N 测量范围是0-5N的弹簧测力计能不能测出质量为0.48Kg物体的重力?为什么? 某同学用最大量程为10N的测力计测出一个力的大小是2.4N,那么他使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N我答0.1错了.. 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量 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是?并说明原因.谢谢. 用一跟质量忽略不计的米尺,和一个测量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如何称出约为20N物体的重力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木块重5N,然后把木块放在水平(1)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N时,木块未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是( )摩擦力,大小是 甲乙两同学各用15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甲、乙两同学各用15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急!】小志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物体重力是4.8N,将该物体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志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物体重力是4.8N,将该物体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质量是500g的物体,能否用测量范围是0—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其重力如题, 有两位同学各用5N的水平力沿相反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测得弹簧伸长了2cm.则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该是多少?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少啊? 弹簧测力计弹簧原长为5CM,是挂钩重量5N代码时,弹簧被拉长8厘米,测功机3N挂钩码,弹簧的长度? 有一只弹簧测力计,其分度值为0.2N,量程是5N,问这只弹簧测力计能否马上用来测量力的大小?为什么? 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有一个5N的测力计 用一支铅笔和足够的铁钉和铁丝怎么便到0—15N的测力计 小华同学用原长为10cm的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在弹簧的下端挂重力为4N的钩码时,弹簧伸长了4cm若将重力为2N的笔袋挂在该弹簧的下端,弹簧的长度是多少?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g取1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