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四韵的主题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35:44
乡愁四韵的主题是什么
乡愁四韵的主题是什么
乡愁四韵的主题是什么
余光中--《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
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
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
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木.”是营造亮色.
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
【赏析】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 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通过类似于象征(或比喻或联想)的手法来抒发自己对乡土(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长长的长江水勾起了作者长长的乡愁,所以作者要借酒消愁(酒一样的长江水);红是中国的颜色,而作者所见的海棠红代表了祖国(血一样的海棠红);雪花的白色像家信的白色,作者希望家信如雪花般飘落(信一样的雪花白);腊梅可能是作者在祖国最熟悉的东西,如母亲一般(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文中的量词:一瓢、一张、一片、一朵,表现出作者的要求不高,却也表现出这些要求本身是很高、很难达到的.作者只要一点点,那么他的乡愁就会减少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