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多小种(高三要学会的)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装语?什么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4:38:10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多小种(高三要学会的)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装语?什么是……?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多小种(高三要学会的)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装语?什么是……?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多小种(高三要学会的)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装语?什么是……?
主要有6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5、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6、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

全部展开

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B.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A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B.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简析]A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B句的“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性质。C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C.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
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B.左右欲兵之。(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C.寡人欲相甘茂,可乎?(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⑥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B.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⑦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4、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
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稍出近之。(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
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例如:
A.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B.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收起

买本语法书自己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