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韵”这个词语错在哪?(哪个是错别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1:00:33

“歧韵”这个词语错在哪?(哪个是错别字?)
“歧韵”这个词语错在哪?(哪个是错别字?)

“歧韵”这个词语错在哪?(哪个是错别字?)
没有错
  问: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这里“念错的歧韵”是不是以南方方言为本位了?
  上外嘉定外国语实验高中 王泽清
  答: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提到北方人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啦”,他认为“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层字”.文中的这段话一直让众多读者疑惑,到底是北方人读错了,还是郁达夫听错了.由于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富阳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中的临绍小片),他所谓“念错的歧韵”有可能是以南方方言为本位的判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王泽清老师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看一下“阵”和“层”在中古的音韵地位,“阵”是澄母真韵开口三等去声字,现代的北京音是zhèn,“层”是从母登韵开口一等平声字,现代的北京音是céng,两个字的声母、韵尾和声调都不同.但是为什么这两个字的发音在第一语言是吴方言的郁达夫听起来很相似呢?原因大致有四点:
  第一,从声母来看,“阵”的声母在北京话里读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t?拶],“层”的声母在富阳方言里是舌尖前浊擦音[z],这两个辅音对于第一语言是吴方言的人来说,听感上比较接近.理由有二,首先是吴方言区的人总是倾向于把北方方言中的舌尖后音(卷舌音)范畴化为舌尖前音(平舌音),所以虽然平卷舌音差异较大,但是在第一语言是吴方言的人听来,二者的区别不大,在这种范畴化的作用下,[t?拶]被认定为[ts]或者[dz];其次,[ts]或者[dz]跟[z]在听感上比较接近,把[ts]或者[dz]听作[z]是有可能的.综合作用之下,[t?拶]被听作是[z]成为可能.
  第二,从韵腹来看,“阵”的韵腹在北京话里读[?藜],“层”的韵腹在富阳方言中也读[?藜],二者相同.
  第三,从韵尾来看,第一语言是吴方言的人对北方方言中的前后鼻音韵尾不敏感,故而“阵”和“层”的韵尾的差异也被消解了.
  第四,从声调来看,“阵”在现代的北京音里读去声调,调值是51,是个高降调.不过,由于在语流中北京话“一阵秋雨一阵凉啦”中“一阵”的连读变调接近于“阳平+轻声”的格式,结果是“一阵”这个组合的实际调值是35+3,“阵”的调值不高.而富阳方言中“层”的调值是13,也是个低调.这样一来,北京话“一阵秋雨一阵凉啦”中“阵”的调值就接近于富阳方言“层”的调值了.
  综上所述,对于第一语言是吴方言的人来说,在语流中,北京话“一阵秋雨一阵凉啦”中的“阵”听起来好像是“层”,因此郁达夫所谓“念错的歧韵”很可能是一种以南方方言为本位的说法.当然,《故都的秋》作为文学作品,需要艺术感染力,因此不排除郁达夫为了实现某种艺术效果,而特地强调“阵”念错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