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山隧道建设遇到的难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4:22:04
风火山隧道建设遇到的难题?
风火山隧道建设遇到的难题?
风火山隧道建设遇到的难题?
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边缘风火山的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控制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举世瞩目.
这座隧道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等性质的土质.当开挖隧道的第一声炮炸响后,凿通过众多隧道的中铁二十局施工技术人员,第一次见到饱含冰的土质,为之吃惊.隧道的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风火山隧道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加强领导,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科学组织,有关单位大力配合,按照“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注重环保”的指导思想,科学施工,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果.
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难点.为了攻克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与铁道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冻土研究所、西南交大等单位联合攻关,先后在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
坚持辨证施治,解决冻土热融.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共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
摸索先进工艺,推广先进工法.风火山隧道浅埋层较长,为避免发生塌方,他们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护法,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安全通过富冰冻土区段.并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还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重视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他们贯彻“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方针,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质量通病,未发生一起等级安全责任事故.还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保障先行.风火山隧道内空气稀薄,严缺氧气.为确保队伍上得去、站得稳、打得赢,他们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难度、物资设备、医疗卫生等多方面保障出发.先后投入资金组建了拥有高压氧仓、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工地医院”和9个基层工地卫生所,配备医护人员34名,形成了健全的二级卫生保障网络;他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建成3座生产、生活医用制氧站,向风火山隧道进行弥漫式供氧,每个制氧站每小时可产氧气20立方米,氧气纯度达到94%%,并在洞内安装了氧吧车,方便作业人员随时吸氧.解决了3000多名施工职工、民工施工、生活用氧难题.创造了参建职工和劳务人员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2002年10月19日,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铁道部特发电表示祝贺.2003年7月29日,隧道主体工程竣工.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来源: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宣传部黄杨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本是一座无名山,20世纪50年代,建设青藏公路时,数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从西宁进发到达此地,忽然狂风四起,风沙遮住了太阳,仰望远方,依稀看到了一座红色如火的山峰,“风火山”因此得名。
由于这里高寒、缺氧、低气压,加之昼夜温差大,风沙多,夏季雷电频繁等,被称为“生命禁区”,也就有了“到了风火山,如进鬼门关”的传说。
2001年10月,来了一...
全部展开
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本是一座无名山,20世纪50年代,建设青藏公路时,数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从西宁进发到达此地,忽然狂风四起,风沙遮住了太阳,仰望远方,依稀看到了一座红色如火的山峰,“风火山”因此得名。
由于这里高寒、缺氧、低气压,加之昼夜温差大,风沙多,夏季雷电频繁等,被称为“生命禁区”,也就有了“到了风火山,如进鬼门关”的传说。
2001年10月,来了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中铁二十局集团隧道队,他们将对风火山做一次“开堂破肚”的大手术。
他们承建的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4905m,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堪称“世界第一高隧”。隧道地处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集多种不良地质于一体,洞身全部位于冻岩之中,冻土厚度达150多米。和这种多年不遇的冻土环境打交道,可谓困难重重。
他们首先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缺氧。人在洞外呼吸都困难,进洞工作就更难了。当地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天大地大没有风火山的反应大,爹亲娘亲没有风火山的氧气亲。刚开始,他们给职工们配发了便携式氧气瓶,可背着氧气瓶施工和生活很不方便。现在城里流行氧吧,能不能在风火山也建一个“氧吧”呢?经过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攻关,他们拿出800万元,在隧道进出口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医用制氧站,通过专用管道把氧气送到掌子面,对洞内实行了弥漫式供氧,同时在隧道内开行流动式氧吧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和生活供氧问题,改善了作业环境。
再就是风火山的“风”,那风真正是名不虚传。没上山之前,就有人说山上“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他们将信将疑。上山后,才算领教了这里的风,猛烈而持久。去年4月的一天,太阳刚刚露出头,便被沉沉乌云压下去,阴冷的风随之渐刮渐强,到午后,风力达10级左右。天空中风沙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呛人味道。下午两时许,隧道出口医务室活动板房的屋顶整体被狂风揭掉,药架和桌子被强大的惯性掀翻,进口和预制厂拌合站保温帐篷被肆虐的风撕得粉碎,正在搅拌混凝土的职工王晓军被风尘掀倒,沙尘和水泥将他包裹成一个泥人,仅仅露出一对深深的眼窝。他将这一切置之度外,仍然一袋一袋地向拌合楼里添加着水泥,到晚上8:00风变小时,他从身上清扫下来的泥土有20多斤。
还有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可谓前无古人,严格的程度,几乎使这支干过几十座铁路隧道的穿山劲旅“寸步难行”。他们知道,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风火山隧道除噪声、冲击、振动、污染大气和水源、改变地层的地质和土工技术特性外,隧道开挖导致的地表热交换改变,易引起热融滑塌;掘进爆破和弃碴位置不当,对冻土扰动、植被影响较大。他们时刻牢记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青藏铁路开工典礼上发出的“要十分爱惜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的伟大号召,不仅建立健全了环保组织机构和运行体系,而且用经济手段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为了保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植被,他们宁可舍近求远,将弃碴场选在距隧道较远的一个老青藏公路的取土场,在弃碴场周围筑起几米高的混凝土挡墙,并在高高的斜坡上移植了精心养护的草皮,使弃碴场与逶迤的山岭溶为一体,前来检查参观的领导、环保专家盛赞“弃碴场成了风景点”。
收起
风火山隧道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青藏铁路青海境内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也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
全部展开
风火山隧道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青藏铁路青海境内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也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风火山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使之达到了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领先水平。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施工单位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选目标,并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风火山隧道是青藏线上浅埋层最长的隧道,为避免出现塌方,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一揽子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护法,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使富冰冻土区段得以安全通过。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就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
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边缘风火山的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控制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举世瞩目。
这座隧道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等性质的土质。当开挖隧道的第一声炮炸响后,凿通过众多隧道的中铁二十局施工技术人员,第一次见到饱含冰的土质,为之吃惊。隧道的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风火山隧道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加强领导,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科学组织,有关单位大力配合,按照“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注重环保”的指导思想,科学施工,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果。
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难点。为了攻克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与铁道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冻土研究所、西南交大等单位联合攻关,先后在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
坚持辨证施治,解决冻土热融。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共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
摸索先进工艺,推广先进工法。风火山隧道浅埋层较长,为避免发生塌方,他们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护法,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安全通过富冰冻土区段。并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还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重视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他们贯彻“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方针,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质量通病,未发生一起等级安全责任事故。还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保障先行。风火山隧道内空气稀薄,严缺氧气。为确保队伍上得去、站得稳、打得赢,他们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难度、物资设备、医疗卫生等多方面保障出发。先后投入资金组建了拥有高压氧仓、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工地医院”和9个基层工地卫生所,配备医护人员34名,形成了健全的二级卫生保障网络;他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建成3座生产、生活医用制氧站,向风火山隧道进行弥漫式供氧,每个制氧站每小时可产氧气20立方米,氧气纯度达到94%%,并在洞内安装了氧吧车,方便作业人员随时吸氧。解决了3000多名施工职工、民工施工、生活用氧难题。创造了参建职工和劳务人员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2002年10月19日,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铁道部特发电表示祝贺。2003年7月29日,隧道主体工程竣工。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来源: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宣传部黄杨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收起
狂风曾把保温大棚吹散,发电机房上的铁皮瓦吹飞因高原反应,劳动效率下降。地基不好,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
.没分啊,那算了刚刚学过,帮帮你吧:1.复杂的冻土层 2.恶劣天气(狂风大作 冰雹) 3.极度缺氧
三大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