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关于“柳”的诗,最好有鉴赏,比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白居易的《杨柳枝》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22:35:23
找关于“柳”的诗,最好有鉴赏,比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白居易的《杨柳枝》等!
找关于“柳”的诗,最好有鉴赏,
比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白居易的《杨柳枝》等!
找关于“柳”的诗,最好有鉴赏,比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白居易的《杨柳枝》等!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http://baike.baidu.com/view/155189.htm;
贺知章《咏柳》http://baike.baidu.com/view/35077.htm;
韩愈《早春》http://baike.baidu.com/view/354258.htm.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作者: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1,莫损愁眉与细腰2。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全部注释
1.无憀:即无聊。
2.愁眉、细腰:皆指柳树枝条。此拟物为人,言勿折柳条,惜人惜别者亦当惜物。春风尚知惜柳,人亦知惜别,故依依之柳岂可折损?
程...
全部展开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作者: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1,莫损愁眉与细腰2。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全部注释
1.无憀:即无聊。
2.愁眉、细腰:皆指柳树枝条。此拟物为人,言勿折柳条,惜人惜别者亦当惜物。春风尚知惜柳,人亦知惜别,故依依之柳岂可折损?
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冯注云:"就诗论诗,已妙入神矣。深窥之,必为艳体伤别之作。"纪昀评第二首曰:"情致自深,翻题殊妙。"何焯评"人世"句曰:"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张采田评第一首曰:"惊心动魄,真千古之名篇。"沈祖芬《唐人七绝诗浅释》云:"第一首先是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悲观情调。但第二首又再来一个大翻腾,认为要折也只能折一半,把话说得宛转缠绵,富有乐观气息。于文为针锋相对,于情为绝处逢生。情之曲折深刻,文之腾挪变化,真使人惊叹。而这种两诗用意一正一反,一悲一乐互相针对的写法,实从赠答体演化而来。"按沈评所谓"乐观",或欠妥。然商隐诗的确善于对比,富于变化。
第一首借言惜柳而写足惜别之意;第二首又以退为进,宛言杨柳依依送别,亦依依盼归。人生固难免离别,然有别自盼有归,有离自望有合,故杨柳依依亦自然有此二用。商隐诗之巧思,实在是缘于他对人生的深思和敏悟。善解人生、巧解人生者方有妙语佳句。
收起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
全部展开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收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
全部展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收起
李白的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描写的是唐朝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随着白日的喧嚣隐落。寂寂的夜空忽然被一声嘹亮的笛声打破,那凄婉的乐音追随春风飘荡,在洛城回响,原来是包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怎能不勾起旅人的思乡之情?...
全部展开
李白的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描写的是唐朝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随着白日的喧嚣隐落。寂寂的夜空忽然被一声嘹亮的笛声打破,那凄婉的乐音追随春风飘荡,在洛城回响,原来是包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怎能不勾起旅人的思乡之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