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英国1688年的宫廷政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09:31
如何认识英国1688年的宫廷政变
如何认识英国1688年的宫廷政变
如何认识英国1688年的宫廷政变
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二元政治结构和等级森严的畸形社会.在教会和贵族两股势力的牵制下,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在政治、经济层面,英王的权力都是有限的.13世纪初,英王约翰动用恐吓和杀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格兰的部分贵族在1215年联合起兵,讨伐约翰并迫使签署了一个名为《大宪章》政治文件.
《大宪章》节选:“国王在没有征得贵族同意时,不可随意收取赋税,也不能任意向臣民勒索财款……”;“不经同等身份的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判,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施加任何刑罚折磨……”;“国王如违背之,贵族会议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课件)
这是一个历史的界碑.因为它确立了一个原则:王在法下.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无独有偶.后来的英王亨利又因干预意大利战争,要求贵族加税.愤怒的贵族冲入王宫并以武力威胁召开专门会议.无奈,亨利只好在牛津召开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
后来,贵族领袖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除贵族和主教外,还邀请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封建贵族集体统治对国王有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似乎往往充满着复杂的悖论.随着英发百年战争的结束,英王的地位不断强化.王权的加强促使了英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而民族国家的形成又反过来突现了王权核心.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贵族间的红白玫瑰战争耗损了封建割据力量.1485年,都铎王朝顺势崛起后,正是基于王权的强化,通过《至尊法案》,英国摆脱了天主教的精神控制;正是基于王权的强化,英国开始问鼎大西洋;正是基于王权的强化,英国抓住了地理大发先后难得的机遇,开启了它通往“日不落帝国”的远航.正如英国学者波琳·克罗夫特说:“在欧洲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都铎王朝从亨利八十到伊丽莎白几位国王,都是在尊循中世纪传统,在法律和议会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施展王权神威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既然王权的强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的崛起,那么,英国人民又为什么会发动一场旨在反对专制王权的革命呢?
17世纪初,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两任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将王权发展到谬误,甚至实行无议会统治,这是对传统的叛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这样的政治理念,和在这样的政治理念驱使下的这种政治行为,历史传统被野蛮地践踏了,政治遗产被无情地抛弃了!英国必须回归传统,必须打破专制.钱嵊旦教授一语道破了这个历史的玄机:“……归根结底,17世纪的英王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自由传统……”问题时,到底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在传统回归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创造英国走向未来的新体制呢?
1640年,议会以“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自古就有的权利,英国清教徒革命爆发了.在经过了长达6年的内战后,革命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呢?
1、动荡、杀戮、萧条、恐慌,毕竟暴力和战争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消耗.
2、共和国旗号下的局势独裁,反专制的克伦威尔成为了更疯狂的独裁者.
3、没有国王的和没有议会的时代,一个让英国人感到迷离和茫然的局面.
处死国王实际上是超出英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一种极端行为.在英国历史上,政治上的父权主义色彩由来已久,这种父权主义是出于“家和国”的类比.国是家的扩大,君主是国家的父亲.因此,君主拥有父亲对子女那样自然的权力和权威.这一点在1649年1月公开处死国王的事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审判国王期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普尔的普通寡妇、女“先知”在陆军会议作证时说:军队不应处死国王,因为“国王是你们的父亲和丈夫”.1月30日国王受刑的情景震撼了围观群众.温斯顿 邱吉尔的《英国国家史略》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一位当年参与围观的男孩事后很久回忆道:“那样悲切的呻吟我过去从未听见过,但愿我今生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劳伦斯·斯通教授评论道:“民众对公开处死国王的这种反应无疑反映了他们当时的感觉,这是一个民族的弑父行为:人民的父亲被公开谋杀了.”这种普遍存在的政治文化正是英国革命最后以妥协告终的深层根源.
更有甚者,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的暴行不仅与传统格格不入,而且与时代背道而驰.英国四百年来第一次既没有国王,又没有议会的奇观.人们迷失了,人们也开始怀疑了:革命的初衷是反抗国王专制统治,但是,国王居然被处死了,而议会也失去了权力,换来的却是一个军事独裁者.革命背离了出发点,相反却走向了反面.难怪温斯顿邱吉尔说“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于是,已经倒下的王朝又被请了回来.在接受“不列达宣言”后,流亡海外的查理二世被议会派去的蒙克将军迎回英国.在社会各界和民众的欢迎声中,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当时的伦敦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面,许多人激动的亲吻查理二世的脚印.人们在心里形成了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英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但是,尊崇父权主义并虔诚恭迎来的斯图亚特的新国王查理二世和詹姆十二世并没有履行《不列达宣言》的承诺,他们又重新回到了专制的老路.那么,面对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英国人民又将选择一条怎样的途径来解决困惑呢?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狄更斯说:“人民不想冒可能发生内战的风险”.不要内战是明智的,但是权利必须转移.对于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英国人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1688年,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家庭戏剧.这年6月10日,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生了一个儿子,原定的王位继承权发生了变化.30日,英国议会向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保护他们的自由.10月10日,威廉发表宣言,把刚刚出生的威尔士王子说成被人操纵的骗子,并断然否认自己有夺取岳父王位的企图.宣言还说,他对英国人民的苦难处境深表“同情.10月底,威廉在邻近鹿特丹的布里尔,厉兵秣马、蓄势待发.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军在英国西南部海港登陆,并向伦敦进军.李路上,它受到了贵族、乡绅、军官的支持,甚至包括詹姆士二世的二女儿和女婿.众叛亲离之下,绝望的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1689年2月,议会宣布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威廉为英国国王,女儿玛丽为英国女王,实行双王统治.这场家庭纠纷,促成了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不流血革命”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后,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光荣革命还在英国无形中开启了一个政治先例:通过协商、妥协的方法,在议会框架下,法律范围内,和平解决各种社会冲突.从此以后,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而这样一个长期稳定的局面,也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结:
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的起伏和革命的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英国学者和苏联史学界对这场妥协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英国辉格党自由派史学家马考莱的笔下,1688年政变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出色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