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有那些作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5:13:19
刘鹗有那些作品
刘鹗有那些作品
刘鹗有那些作品
刘鹗
近代小说家.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其《铁云藏龟》一书,最早将甲骨卜辞公之于世.早年科场不利,曾行医和经商.光绪十四年(1888)至二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抚吴大澄、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应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筹采山西矿产经理.后又曾参与拟订河南矿务机关豫丰公司章程,并为福公司擘划开采四川麻哈金矿、浙江衢严温处四府煤铁矿,成为外商之买办与经纪人.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1908)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
刘鹗生当封建王朝统治即将彻底灭亡的前夕,一方面反对革命,同时也对清末残败的政治局势感到不安和悲愤.他认为当时“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各国以盘剥为宗,朝廷以□削为事,民不堪矣.民困则思乱”(给黄葆年的信).他要求澄清吏治,反对“苛政扰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涌入的情况下,他开出的“扶衰振敝”的药方是,借用外国资本兴办实业,筑路开矿,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逐步走向富强.他在给罗振玉的信中说:“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但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步伐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情况下,刘鹗对外商又多所迁就,其所定之制往往有损于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因此“世俗交谪,目为汉□”.刘鹗信奉太谷学派,为太谷学派创始人周太谷弟子李光□的得意门生之一.他曾在给黄葆年的信中说,“一事不合龙川(李光□)之法”,“辄怏怏终夜不寐,改之而后安于心”.又在《老残游记》中借□姑与黄龙子之口宣扬他所承袭和发挥的太谷学派精义,以为宋儒理学的理、欲之分不近人情;在处世接物上倡导以人情为根据,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义”.同时认为儒、释、道三教殊途同归,其根本都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他又在给黄葆年的信中说,该派的“圣功大纲,不外教养两途”,推黄“以教天下为己任”,而自承“以养天下为己任”.太谷学派之精神对刘鹗一生思想、行事及小说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后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始全.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在小说的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小说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块风光如画、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第16回原评).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是强盗,父子三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年轻儿子,由于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东平府书铺里的人,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玉贤的真相,“无论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觉得不错,就上了站笼了”.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语说的好,‘斩草要除根’.”为了飞黄腾达,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残题诗说,“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本质.刚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小说还揭露了貌似贤良的昏官.山东巡抚张宫保,“爱才若渴”,搜罗奇才异能之士.表面上是个“礼贤下士”方面的大员,但事实上却很昏庸.他不辨属吏的善恶贤愚,也判断不出谋议的正确与错误.他的爱才美德,却给山东百姓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办盗能吏”玉贤是他赏识的,刚弼也是他倚重的,更为严重的是他竟错误地采用史钧甫的治河建议,废济阳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两岸十几万生灵遭受涂炭.在小说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话中,着重写了隐居在荒山中的两个奇人□姑和黄龙子.通过两人的言行宣扬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学说,同时对当时的革命运动,即所谓“北拳南革”,即北方的义和团和南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恶毒的诋毁和诅咒,攻击他们都是“乱党”.义和团来势猛,他说“几乎送了国家的性命”;革命党起势缓慢,他认为“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告诫人们不要“搅入他的党里去”,表现了作者落后、反动的一面.小说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象征性图解.他把当时腐败的中国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当时上层的封建统治集团.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遇了阴天,日月星辰都被云气遮了,所以就没有依傍.再一种人是乘客中鼓动造反的人,比喻当时的革命派,污蔑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宣扬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则是指那些不顾封建王朝大局、恣意为非作恶的统治阶级爪牙.作者对他们也很反感,视为罪人.究竟怎样才能挽救这只行将覆灭的大船呢?作者认为:唯一的办法是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补残破的国家.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如玉贤指毓贤,刚弼指刚毅,张宫保(有时写作庄宫保)为张曜,姚云松为姚松云,王子谨为王子展,申东造为杜秉国,柳小惠为杨少和,史钧甫为施少卿等,或载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为当时实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于明湖居奏伎,倾动一时,有“红妆柳敬亭”之称.废济阳以下民埝,乃光绪十五年(1889)实事,当时作者正在山东测量黄河,亲见其惨状.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第13回原评)《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有其独特成就.如在写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鲜明的色彩.书中千佛山的景致,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净、清新.在写王小玉唱大鼓时,作者更运用烘托手法和一连串生动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的描摹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此外还残存《外编》4700余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以后.除《老残游记》外,刘鹗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治河著作《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七说》、《治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诗歌创作《铁云诗存》.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了《铁云诗存》,其诗清新俊逸,功力颇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踪和思想感情.
86·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主要作品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是其中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