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万法归自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1:16:33

请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万法归自然?
请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万法归自然?

请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万法归自然?
这是一种气功界的论述.有“万法归自然”,“练功贵乎自然”
在少林武功中也提及了这以境界,详述如下
1.第一境界——外五行与精气神力
研习少林传统武术和其他门派一样,先练其形.少林传统武术的形又分为外五行与内五行.这里主要要讲的外五行,即眼、手、身、法、步.
所谓眼者为见性,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穿力.盯其目标,待其变化,对其一丝一毫亦不放过.只有仔细的观察、正确的判断才能果断出击,一击即中.武术上常用的指上而打下、声东而击西,这就是眼的妙用.古谱上有云:动作之始眼为先.练习第一境界者首先要从练眼开始.
手,手是人身上的一样兵器.可拳、可掌,可攻、可守.可以根据进攻或防守的不同需求变换不同的手法去应对.少林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起、随、追三势伏在内,所谓的起、随、追就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手臂在人体的三大节中为梢节,其起势是滚出滚入,这也是少林拳出拳有别与其他拳种的特点之一.而人的手臂亦可分为三节:掌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他也包含起、随、追三势,即手起、肘随、肩追,这也是出手进攻的三个阶段.在防守时,手要随势滚落、贴身而防,弥补破绽.
身,身是人体的枢纽,力量传发的主宰.古谱上有云:出手以手为妙,进步以步为奇.但无论是出手还是进步都要以身为要.身以滚而进,手才能以滚而出.身为身体三节之中节,如中节不明,全身皆空.动、静、急、徐,闪、展、腾、挪、尽在身法.
法即为方法,练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练习的效果.眼法、手法、身法、步法等方法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才构成了少林拳.少林拳的练习方法分为定势练习法和不定势练习法.所谓的定势练习就是沿着套路一招一势的去练习,练习的过程是一个定势.而在实战运用时就是一个不定势.定势是不定势的雏形与基础,我们练习定势也是为了将来不定势的需要.从定势到不定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练习,才能从定势逐渐向不定势转变.
步,三节中的根节,乃人体万力之源.顾名思义,步也就是人体基础的基础.少林拳中的桩功就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一点,它要求步之出入、落地、进攻、进退都稳如泰山.弓、马、扑、虚、歇等步行要轻盈敏捷、变换灵活.少林拳的步还讲究“向前一进踩,后退一回跺”,这也是少林拳步法的独到之处.
练习外五行,主要是练习动作的协调与配合、练习少林拳法中身法八要:起落进退、翻侧收纵.起就是起横落顺,起要展身而起,落要缩身而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进步就踩,退步就跺.进步要低,退步要高,步到身到,偎身靠打.翻身要砸,侧身要快.翻身顾前后,侧身顾左右.收要缩身,纵要猛发.收如伏猫,纵如猛虎.每个动作都要按照身法的八要去练.在眼、手、身、法、步中,眼为旌旗,手要开合,身要转动,法要变化,步要进退.练习第一境界者,此为首要.
精、气、神、力也是少林拳第一境界练习者需要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即精神,少林拳的精神主要是从身体的四个方面体现出来,这四个方面就是“四梢”.即: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指甲为筋梢,在出拳的同时必须四梢齐.发,要怒发冲冠;牙,牙可断金;舌,舌可摧劲;指,指如钢钉.
气即为气息.少林拳谱中有:一气通天地,二气隔山河之说.何为一气,一呼一吸为一气.呼吸与动作的开合收发是相互照应、相辅相成的.吸为合落,呼为开起.在收发中,收为吸,呼为发.吸时犹如万道钢绳缠身,呼时用万均之力抖身而发,挣断钢锁.呼吸调整的是否得当,运用的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你的出拳的力量和速度.影响着你全身的协调和动作的规范性.古人云:练拳先练气.因此说练气也是练习少林拳的一个重组成部分.我们在练拳前,首先要气沉丹田.何为气沉丹田,就是用意识引导气感下行而获得的一种对丹田的刺激,并使身体重心下降,步架稳沉.气沉丹田后还要意守,就是排除杂念,全副精神注意到丹田之内,耳无闻、目不见.心不外驰、锁心猿、栓意马,一心一意体会真气之活动.少林拳的八段锦在练气上就有着其独到之处.
神,神及为神韵.练其行,需有其神,是为韵.少林古拳谱有云:头如猴行,身如龙行,步如鸡行.也就是说在练习少林拳时,头要有灵猴般的灵敏、多变.身要有神龙般的矫捷、灵活.步要有雄鸡般的轻盈和沉稳.练拳时,大,要有大江之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之磅礴.小,要有清风拂细水般的静逸.用身法练其行,用心云体其韵.
力,是为力量.少林拳在发力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有其独特的发力方法.这也是少林武术在我国武术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其有三大发力阶段:一,通过练习桩功,外五行有机配合而发出的力量是为本力.二,在动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靠身体灵活多变产生的力量叫巧力.三,在围身靠打短兵相接时,用潜意识带动全身各个部位,将力量凝聚于一点而发出的力,叫寸力.在此境界中,力量在进攻变化时要形成一种自然之力.是为外五行与精气神气合为一体崩发出人体潜伏的力量.
第一境界的外五行与精气神力是练习少林武术的基础与根本.只有通过刻苦的练习,你才能对少林传统武术有初步的认识,才能体会到“心为君、胆为帅、手足为兵、目为旌旗、气为先行”之内涵.
2.第二境界——内外五行与大自然的结合
在少林传统拳的第一境界中,我们已详尽而全面的介绍了少林拳的外五行与精气神力.练习第一境界,刚开始就得扎扎实实的练习老师教的套路,其中每一招一势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师傅教你的主法,是他多年积累的结果.要以此为跳台,用你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去实践,形成你自己的风格,向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跃进.
这个阶段对于习武者来说,既是一个收获的阶段,也是一个自足阶段.大多数习武者到了这一阶段,觉得自己小有所成,也有了一些成就,被随之而来的鲜花和金钱冲昏了头脑.就练不下去了,觉得自己可以了,甚至认为这就是练武的结果,也就止步不前了…….但经过时间的考验、春夏秋冬的洗礼,你的思想就开始慢慢地转变,你就会觉得自己练过的不过尔尔.
我们练习武术,练的就是自己的开合、自己的空隙.每一动是开,每一静是合,开与合是动作的过程.在开合之际就暴露出了自己的缺点,也就是空隙.为了更快、更好的弥补自己的空隙,就要将外五行与内五行进行充分融合,将自己的精气神提到最高,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这就到了品味的阶段.就像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水,什么地方的茶什么季节最好喝,什么样的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才好.茶具的运用、倒茶的艺术等,综合在一起,方见你品茶的水平与喝茶的功夫.这个阶段是你对武功品味的阶段,你就会发现你的思想可以超越人.但超越不了武功,更超越不了禅的境界.此时,在你的心里便开始思索圆的理论,“除栽不离锁,起随追中行,字字八分势,尽在一圆中.”在第二境界中我们首先要透彻了解内五行,然后将其与外五行有机的结合,使其融为一体,才能将其与大自然相联系.离锁,起随追中行,字字八分势,尽在一圆中.”在第二境界中我们首先要透彻了解内五行,然后将其与外五行有机的结合,使其融为一体,才能将其与大自然相联系.
古人云:君子修身养性,内外兼修.我们习练少林传统拳也是如此.外五行者:眼手身法步,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外为阳,内为阴,外五行是外在的,可以直接用形体表现出来的东西.而内五行则内在的,无法用形体去表现.但它最深入、更实质的去接触人体内在的思想和意识.因此说,它就要比外五行更高一个层次,也就更难练.
练习内五行是充分利用大脑的意识,精气神气拧为一体,让意识逐个通过内五行.其顺序是:肝木生火攻心,明目发脾行肺气,入肾水动其步.其意是说:练拳时,固肝壮胆、二目出神、呼吸自然、心动带身、身领手脚.这就是歌雇中所说:身心一动手脚随,要将两拳并一腿,前手起,后手随,两手互换一气摧.在练拳时要用大脑的意识去引导内五行内在的转动,要其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
内五行再带动外五行从而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过程也是外五行的阳与内五行阴相互平衡、相互支配的过程,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古拳谱有云:起要横,落要顺,起横落顺人难近.其要求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练拳的起落就是法,世界万物有法才能变.法的本身就是自然,那么拳法中的横为阳,顺就为阴,阴阳结合才有变化,这样就吻合了自然变化的规律.
眼前无敌似有敌,就是说在练功时,要将身体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功当中去,把自己的意识和思想高度集中.用意识把自己放入到一个四面楚歌之境地,不允许自己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和失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我们练习武术目的.这个目标不但是初学者的目标,又是所有习练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所有的人都在这个目标里面转,让你揣摩不透也领悟不透,这也就是少林拳的奥妙之处和神秘之处,叫你想超越但又无超越、不能超越.
在此境界中我们还必须掌握“六合”.少林古拳谱有:少林六合无双传,多少玄妙在此间.六合分为外三合和内三合.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有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功合.外三合是外在的,用形体、形态随意可以表现出来.因此在练拳的时候要一丝不苟,随时注意自己的外三合有没有合住.而内三合则是内在的,需用用自己的大脑、自己的意识去感觉.用自己的意识将内三合合住并与外三合融汇一处,让其强大限度的辅助自己的动作.外三合练表,内三合练意念.也就是说内三合的练习也就是智慧的开发.少林拳的每一招一式都在六合之中.一开一合,一起一落,一进一退,一呼一吸,一动一静,无不在六合之中.
武术有内外五行.外五行:手法身法步;内五行:心肝脾肺肾.自然也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形成了天、地、人缺一不可的空间,自然生、自然灭的轮回,是阴阳自然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五行的相生相克才是千变万化之源.武术也是其中一分子,外五行的眼手身法步和内五行的心肝脾肺肾与大自然的水木金火土的结合,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想要讲通力之源、法之源,就得领会五行及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用心去开支,用心去领悟.
到了这个阶段,招势的奇妙不再是这个境界所追求的目标,你才会感到道的高低不平,道的漫长,道的艰难.此时拳情、武趣、法门顿开.练其道,动其圆,舞其情,知其妙,悟其禅,动如千斤重,静如清泉水,五行内合劲,万法归自然.
3.第三境界——拳与禅的结合
通过内外五行与自然五行的结合,也就是拳法与自然的结合.我们了解到拳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向大自然讨生命,向大自然要生活.挥全力运巨斧与天博命,劈雨雾扫障碍欲寻归踪.人类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历程,在这艰难而又漫长的历程中,人类逐渐的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了解了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规律.也就知道如何去顺其自然,如何将自己融入自然.人类也就积累了一整套的与大自然或斗或顺的生存经验和本领,而武术就是其中本领之一.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决定了少林拳和禅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少林拳从南北朝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千多年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并非是其单单能打能杀,而是其与禅紧密相连,相互融洽,“以禅入武,以武悟禅.”少林拳是我国历史文化与佛学完美相结合其内涵不断升华的必然产物,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只在战场的拼杀,它已形成了一种古老文化,成为了一种国粹,它与禅的至高思想融为一体.为了弥补拳法中动作开合的缺陷,就与内三合:心、意、气、力,内五行:心、肝、脾、肺、肾有机的结合,练习智慧的开发.武术与禅的结合也就研成了“武术禅”.禅,是虚无飘渺、似有似无、似空非空的空头概念,你看不见也抓不着,更无从着手去理解和深究.只有将其与武术相结合,将其从虚无飘渺转变成为一个实体,让武术成为其代言人.我们才能从实际出发,从根本出发,用禅去弥补拳,用拳去全现禅.
人们常说的“禅拳归一”也好,还是“禅武宗风”也好,无疑都是说禅与拳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相互依靠、相互生存的.武学研习者素质的高低,人品的高低,对武学目的的认识,对武学人生观的认识,都直接影响着你能达到武术境界的高低.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修的禅.而你认识的错误或认识的偏差就是你修禅道路上的魔,我们只有用智慧、用真理去消除魔障、斩荆拔棘,才能攀上武学之颠峰.刚柔相济是拳,清澈见底是禅.我们只有在清澈见底的禅水之中找到自我,看清自然,超越自我,才能将拳之底蕴,拳之内涵发挥到极至.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先让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提高一个层次,提高一个境界.将禅与拳揉为一体,达到拳理禅慧的境界.这也是练习少林拳者最终要达到心境.
人类要想超越自然,就必须先看清自我、了解自我.只有看清了、了解了自己的面目、自己的本质,才能让你的思想进一步开始转变,更深在去理解人体的本能和人体的潜能、结构、气血、运行的规律、穴位时间的定论、天气和人心情的变化.到了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得人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平常.
思想境界的提高,自然离不开古文化、兵法、书法、棋趣的熏陶,谈禅论武,使你的思想情操达到上乘.到此,有很多的武术疑问、难点便会迎仞而解,思想突然转变.古文化和武术的结合,兵法、棋趣、书法好象无武不能.琴棋书画都是拳,行动坐卧皆是禅.武术与兵法、与计谋、与阴阳的结合构成了古代战争的灵魂.元代的福裕禅师在任方丈期间,能支派周边三个省的兵马.明代的小山和尚曾三次挂帅平倭.这就是将武术禅的理论充分融会到战争当中去,用武术为战争的实体,用禅为战争的理论.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支配,构成战争的主体.禅与拳搭配的是否合理,运用的是否得当,就直接决定着战争的成功与失败.
少林拳从内五行到外五行,从外三合到内三合,直到禅武归一,它把健体强身、报国安良、修心养性从头至尾做了一个统筹.从求动作、求招式到求思想,求品位至明自理、悟禅慧,真正的体现了少林拳的博大精深,不愧为武术之至尊、中华之瑰宝.
能达到第三境界的人,除了先天要有很好的资质外,还要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积累,具备很高的武德,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能从古文化中吸取营养,去观察世事,观悟人生.
拳在意中练,随机应心变,三节分明妙,六合求机玄.内外五行固,法能生万变.禅武融一体,自然是圆理.苦磨持久中,佛祖即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