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乃服》译文谁能给我《天工开物· 乃服》篇的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2:17:43
《天工开物· 乃服》译文谁能给我《天工开物· 乃服》篇的译文?
《天工开物· 乃服》译文
谁能给我《天工开物· 乃服》篇的译文?
《天工开物· 乃服》译文谁能给我《天工开物· 乃服》篇的译文?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天工开物-乃服 (1) 刘和通主读
乃服指衣服,词出《千字文》: "乃服衣裳".人生四大需要,"衣"它占一席,能不重要?上至帝王贵族,下至贩夫走卒,衣服虽有华丽粗陋之别,但用来御寒及遮掩身体乃是必须的,此也是人兽最大的区别.本章是全书最长的一章,"衣"之种种,叙述甚详,现在我们说"衣"之重要,其实自古已然.
书上说现今(明朝)像仙女巧妙的织布技术传遍人间,到处都有织布机、提花机 的织造技巧,但又有多少人去了解它?这应该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吧!不但如此,更进一步,应该由衣服原料的由来——属草木之棉、麻、葛;属禽兽昆虫者貂、狐、羊、蚕等加以了解.
其中尤属养蚕,还真忙碌得很,由宋朝诗人范成大诗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可知一二;而且养蚕期间,还真叫人念兹在兹,大意不得,宋朝诗人谢枋得即直名<蚕妇吟>,诗曰:「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这其中的辛苦,外人又能体会多少.
於此,我们来了解蚕的一切,以知丝缕之所自.首先由蛹羽化成蚕蛾,大约十多天,雄雌均同,即破茧而出.雌蚕蛾身躯较雄蚕蛾为大,但头部一对触角,则雄较雌来得大(今知这是最简单分辨性别的方法).雌者伏而不动,雄者飞扑,遇雌即交 (据知,乃雌蛾尾端有香水囊,外散气味以诱雄蛾!非盲目之飞也.) .交配时间为6-8小时,过后雄蛾即死;雌蛾接著产卵,不间断,连续均匀的约生卵二百粒(唯现今文献称少则300粒,多至700粒,是品种改良以致之?或其他?待查.),产完卵后即不再吃任何东西,不久就会死亡.
以事先备妥之厚纸片供蚕卵附著(因卵的外表有一层糊状物质,可附著而不掉落.).蚕卵可收藏以待来年,但应用竹或木为方架撑之,高悬於梁上透气避日之处,且不得有桐油、烟煤、火气或下雪时应先收藏,待雪过后再悬挂.
为了要淘汰不良之品种,其方法(一):用石灰水或盐水浸泡蚕卵12天,品质不佳者自死即不孵化.(二):露天方式,以竹盘盛之摊於屋顶,任凭霜风雪雨雷电之摧残需12日,亦可达到筛选之效.
蚕有早种(指一年孵化一次,又名一化蚕)、晚种(指一年孵化二次,又名二化蚕)二种,晚种孵出幼虫较早种约早五、六天,结茧亦在先,但茧较早种约轻三分之一.茧有黄、白二色,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又可得另一褐色茧.黄色蚕丝以猪胰脏漂洗可成白色.茧的形状有:二化性蚕如葫芦样、天露浴蚕为椭圆形或扁圆.
清明时节一过天气转暖,蚕即可自行孵化而不必靠衣被遮盖保暖,因此蚕室宜向东南方位,周围缝隙且用纸糊封,上方应有天花板.若再遇寒天,则炭火取暖.初次餵食蚕蚁时,应将桑叶切细,且桑叶须乾燥,若已达五龄蚕(经过四次脱皮)时,可餵食湿叶,此后吐丝较有光泽.
清除蚕纸的残叶,粪便、脱皮等不洁物,谓之除沙.懒得除沙,则导致生病或压死;然太过勤快则所得蚕丝太粗.蚕以吃桑叶为大宗,尚有吃柘叶、榆叶、蒿苣叶、生兰叶等.蚕若是胸部透明发亮,通身黄色,头渐大尾渐小,游走不眠,食量少,即生病了,应即去之,以免传染.
蚕经过四次脱皮(蚕宝宝每隔七天要眠一次,不吃不动,经过眠之后,就会开始脱皮.)称为五龄蚕,体色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也不爱吃桑叶,即表示将要吐丝结茧.蚕的孵出及开始结茧的时间,均在辰巳 (上午7点至11点)二个时辰.(此一发现乃世界最早有之纪录).蚕喜欢温暖,因此初始结茧时,置一小炭火,引其吐丝结茧.之后,炭再加半斤,使其吐出来之蚕丝随即乾燥,丝质经久而不坏.蚕室通风要良好,靠近炭火之茧不可作为"种"用.
结茧半日可成形,再经一日左右,共约两昼夜就完成.一个蚕茧重约0.3-0.5公克,长约1000-1500公尺.
煮茧抽丝,穷一人之力,日可卷取30两.若丝要粗一点,如绫罗丝,则一次投茧20枚;包头丝细些,只投10来枚.当蚕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即可看到丝绪,用手提绪,绕上鼓轮,且过移丝杆,终至卷丝车上.
凡次佳之双茧(双蚕共一茧)或锅底的残茧或蛾口茧则作为丝绵,有人世世代代专门作此丝绵者,此即为棉衣、棉袄之丝也.打成线, 织成湖绸,价值很高;若用花机织出的产品叫做花绵,则价格更高.
为要织造成匹,因此把卷丝车上成卷的丝予以分卷成小丝轴,作为纬丝之用.一般而言,经丝比纬丝用量少,约4与6之比.而经丝则由小丝轴再牵拉整理,绕於印架上,且定蔻幅;若须上浆者,此时即上浆处理,不上浆者就直接卷於经轴上作为经丝;但不需上浆者,其蔻幅两旁之经丝,各20几条仍需要上浆,用以使布织成后之两边缘较紧固.
上浆之目的,为了增加丝的强度 ,以满足织造时拉伸之力.浆料为作面筋之粉屑,亦有用牛皮胶水上浆者,叫做清胶纱.上浆后可自乾.
有了经轴上的经丝,欲上花机(能织凹凸花样、斜纹之织机之称谓)织造之前, 每条经丝均需穿综度蔻.且说经丝之数,织罗纱时,织蔻以800齿为准,织绫绢者为1200齿,每个寇齿中所穿的经丝,每四根合成两根,罗纱的经丝共3200根,凌绢丝约5000-6000根,如此多、纤细又不易拿捏的经纱,先穿过综桄再穿蔻齿,需四人列坐始得为之,工作进行之慢、繁苦,可想而知.因此,经丝尽可能一次长达30丈或50、60丈为佳,以减少穿接次数.
若欲织造生动、漂亮之花、鸟图案,甚或龙袍之龙形时,则由绘画师先画於纸上,包括设色,交由纹样设计师精确计算,编结纹样,张悬於花机之花楼上,织匠依此吊综、穿梭后,即能织成原设计之图样.
所织造完成之织品,是谓生丝,尚需用稻杆灰加水煮,并用猪胰脂浸泡一晚,再放入热水中洗濯,叫做煮练,才成熟丝,丝色就很鲜艳.但约每10两重会减轻2-3两,煮练后,把织品晾乾,再用磨得很光滑的大蚌壳,用力全面刮过,更能呈现光泽.至此,蚕丝由来知矣!丝织品亦焉完成.
书中所称之花机(即今提花机之谓),虽动力、构造用材,昔时(明朝)与今不同,但其原理 纹样设计、提综桄以开织口、投梭、蔻座打纬等,四百年来,甚或更早,至今仍相同,能不赞叹古人智慧之高超.
至於以棉花为布料者,春天播种,秋天开花,摘花后,先以轧棉机去其棉子,用弹弓弹松,以木板搓成长条状,藉纺车牵引纺成棉纱,再分绕成小纱轴,以便牵经绕经轴以就织.为使棉布紧密坚实,则碾石取江北性冷质细腻者.同样利用花机之原理而织有云花、斜纹、象眼之图案.此种织布机很普遍,不必另附图样.
以丝绵制之衣被御寒之人家,只有百分之一,一般人穿的还是棉布.古时候之温袍,就是现今之棉袄,新制的感觉轻又暖,穿著多年后,则硬实不暖;如果将棉花取出弹松,重新缝制,则可恢复原来的暖和.
另有夏天之衣服和帷帐者,取苎麻之皮为料,苎麻有青黄两种.一年可收割二次,也有三次者,剥其皮以晒乾,若泡水经20刻钟即腐烂.原色泽淡黄,用稻灰石灰水煮过,再於流动之水泡洗过晒乾,可成白色.将其破析成细纱,一日约可得3-5铢重.织造之机具与织棉者相同.凡缝制衣服、皮鞋之线,亦须用苎麻纱拼搓而成.有一种葛麻,纤维质比苎麻长又好,析至极细,织成之布,价格至高.若以□麻做成者,其布甚粗,一般以充作丧服.
凡取兽皮制衣服者,统称为裘,最珍贵者如貂皮、狐皮(於今依然),普遍便宜者如羊皮、□皮.一只貂皮方不过一尺,需60余只始成一裘,若穿著貂皮衣服,立於风雪中,比一般穿著的人待在屋里还暖和,因此貂皮之珍贵可想而知.纯白的狐腋毛皮价格与貂皮差不多,黄褐色之狐皮则价格低,其御寒功能亦较差.至於绵羊皮则分有胎羊时称为胞羔、初生之羊称为乳羔、三个月龄者称为跑羔、七个月龄者称为走羔.用胞羔及乳羔做的衣服没有羊膻味.羊膻味的皮衣穿久了也就习惯了.古时羔羊皮衣还是大官的服装,当今西北方大官们亦甚珍爱它.一般穷人家就只能穿用芒硝糅制过笨重的老羊皮.
□皮经去毛再芒硝糅制后,做成袄裤,穿起来轻便又挡风,做成袜子,靴子更佳,这种动物在广东很多,中原地区则集中在湖南、湖北一带;北方人还把它剪成长条缝在被单边缘,如此可驱走蝎子,以免蜇人.
此处只叙述其大概,尚有各种动物的皮,如虎、豹、狗、猪、金丝猿等,甚或飞禽者如鹰、雁之毛亦可为衣料.但若杀生千万始制一裘,名为至佳之天鹅绒,你忍心吗?
前述绵羊皮为裘,而其毛亦大有用哉!绵羊有两种:一曰蓑衣羊,其毛粗者制成毡;细者织成绒片,做绒帽、绒袜等.穷人家之粗毛衣也是这种羊毛制成的,徐、淮以北各地养的很多,南方则湖州有养.每只羊一年剪三次毛,约可做三双绒袜.母羊经配种,一年生两只,因此养羊百只,一年可收入百两银子.二曰□ 羊,唐末始自西域传入,羊毛不很长,内毛细软,陜西人叫它做山羊,以别於一般绵羊,因兰州出产最多,因此有名为兰绒;这种山羊毛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是用梳子 从羊的身上梳下来的;另一种叫做拔绒,乃羊身上更精细之毛,以两指甲,逐根拔下,打线织成绒布,质地光滑柔软,然一人辛苦一天下来,只得一钱重之线,若要制成一匹布之料,则得费半年之功夫.织此绒布之织机大於一般织布机,梭长一尺二寸, 使用八个综框,可织出斜纹之花样.然此均从外族传进来,至今从事这类的工作亦为其族类,没有中原内地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