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少有为之人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3:57:21

我国年少有为之人有哪些
我国年少有为之人有哪些

我国年少有为之人有哪些
曹冲曹冲聪明才智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史上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
曹冲称象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
方仲永,北宋时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为生,幼年天资过人,成人后泯为众人.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父亲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王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孔融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司马光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
甘罗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五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五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五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的说法. 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过很多神童: 项橐,7岁时没被孔子考倒,反把孔子考倒,成为孔子师. 秦朝甘罗12岁立大功,被秦王拜为上卿. 汉代的东方朔二岁即能暗诵《魏史》. 曹植、陶渊明、颜之推等都自幼博览群书,南朝文学家刘孝绰六岁能文、阴铿四岁诵诗赋一日千言、徐陵七岁能文、博涉经史. 唐初四杰中,卢照 邻幼年即“阅礼而闻诗”.骆宾王六岁即写下传诵千古的《咏鹅》诗.王勃5岁就写出构思严密的文章,常常语惊四座,8岁写《汉书注指瑕》. 杨炯9岁中神童举,后授校书郎. 中晚唐李杜白、王维、李贺等等更令今人叹服.王维幼时通音律、工书画、善属文.年少时写的“每逢佳节备思亲”传诵至今.李白 从小接受汉语与突厥语二种语言,5岁时能背诵《六甲》(道家典籍),10岁时已读完诸子百家之书.杜甫7岁时便咏出有名的《凤凰》诗.白居易五六岁就能写诗、九岁能辨韵律.韩愈很小受教育,4岁出语惊人,6岁能读《诗经》《孟子》《国语》《史记》等.李贺五六岁开始写诗.7岁时写得乐府诗在京城竞相传抄,引得韩愈等大加赞赏. 顾炎武幼时练就惊人的读书习惯,一目十行.少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并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思想.
清末,康有为3岁始看画识字,4岁开始读《论语》《中庸》等书,5岁以“柳成絮”对“鱼化龙”初露大志.12岁博神童称号.
粱启超四五岁读四子书,六岁读完中国略史、五经.十一岁秀才,十六岁中举.12岁入广州学海堂(当时当地最高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