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怎样行趁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14:57
汉字是怎样行趁的?
汉字是怎样行趁的?
汉字是怎样行趁的?
1,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2,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3,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4,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 象形法 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 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 例: “日” 写成 , “月” 写成 , 水写成 , 牛写成等等. 这些象形字经过逐 渐的 演变, 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 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 有的笔画减少了, 有的笔画增添了, 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会意法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 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 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 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 “象形字” 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 例: “明” 字写成,意为 “日” 和 “月” 带来光明. “旦” 字写成, (意 为太 阳出地平线而 升起.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 但却不能读出声音. 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 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 组成很多新字. 例: “爸” 字是表音的 “巴” 字和表形的 “父” 字的结合; “芭”字是由 “巴” 和“++” 搭配而成. 这样文字越造越多, 据统计, 形声字占汉字的 90% 左右.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5,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已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许慎『说文解字』中的9353字里面,“形声字”占了80%以上,“会意字”不到20%,而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20%多.特别是近年来多音词的比例急剧上升,汉字已向表音文字方向发展.从“帝盘庚迁殷”(约在公元前1312年)时开始,汉字开始了它的长达三千多年的连续发展史,中华文明史也开始了连续至今的文字记载.作为语言发展历史的一部分,会意字、表音字和通假字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汉语中.会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这类字是在原始象形文字基础上意义的扩展,但是因为表达能力仍受限制,所以它们占的比例也不太大.通假字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比现代汉语多得多(如“说-悦”),说明当时人们也想从这方面想办法,后来认识到这不现实.试想,如果所有的抽象概念都用同音异字表示,那文章读起来大概是太累了,而且多半读不懂.事实上没有一种文字能纯粹用这办法解决问题,最多是部分地采用这技术,多了就不灵了.汉字也有少量的表音字,如“阿”,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一个音节.自春秋时期开始形声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具有了很强的表达能力,这可能反而抑制了向表音文字的进一步发展──表音文字在汉语中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