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混沌因果律’?为什么上帝他根据此律创造世界,却不能过多的介入?是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因的果,因为没有因直接就产生了果,所以过多的介入会破坏因果律的循环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0:40:47
什么叫‘混沌因果律’?为什么上帝他根据此律创造世界,却不能过多的介入?是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因的果,因为没有因直接就产生了果,所以过多的介入会破坏因果律的循环吗?
什么叫‘混沌因果律’?
为什么上帝他根据此律创造世界,却不能过多的介入?
是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因的果,因为没有因直接就产生了果,所以过多的介入会破坏因果律的循环吗?
什么叫‘混沌因果律’?为什么上帝他根据此律创造世界,却不能过多的介入?是不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因的果,因为没有因直接就产生了果,所以过多的介入会破坏因果律的循环吗?
混沌哲学的形而上推论
一、混沌哲学的形而上学推论
我们应用了弹簧和磁场,形象地分析了自在存在及其本能运动的混沌状态.在我们分析的过程中,只分析了磁场的性质本身,一直没有深入到构成磁场的更根本原因,这是人类认识还没有达到的地方.我们只知道磁场的两级同生同灭,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只达到这样的状况.磁场的N和S两极之间,包括N和S两极本身,现代物理学都还没有进一步的深入结论.一块磁铁我们可以打碎它,但是打碎之后又形成了分散的磁场,仍然是对立的N和S两极同在,它们只是分散成更小的磁场.两块磁铁吸在一起,也会构成一个更大的磁场,磁场性质相同,有的只是磁场强弱之差.
磁场两极之间的直线空间以及两极本身,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磁场再小它们也仍然只能是更小的磁场,我们可以人为地分解磁场,但是对磁场内部的状态及其两极本身缺乏认识;二是宇宙的无限,尽管人类认识的宇宙越来越大,但是它永远没有一个确定的尽头,相对于磁场而言就是磁场的相对性,我们永远找不到最大磁场的绝对性存在.这一大一小的两个无限,就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磁场再小也还是相对完整的磁场,我们无法深入到磁场的内部.磁场的两极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它们之间究竟是谁决定了谁?两极本身是怎样的存在?两极的内部又是怎样的结构?这一系列问题因为大小的两个无限,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我们根据磁场的立体形象,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前在哲学的发展过程.自然经典哲学时代还没有磁场的整体认识,只能从直观的具体磁场性质,通过简单的归纳和总结,来得出一些具有相对普遍性的结论,因为直观的事物太少,因而结论难免以偏盖全;形而上学有了一种普遍性的基础,于是执意要去结论磁场内部的构成,它所研究的范围,恰好相当于磁场的N和S两极之间的直线距离,结果自然是超越了自身认识的有限性,同时忽略了对磁场性质表现的直观研究.
我们已经知道磁场大小两个极端都是无限的,而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认识去追求无限,当然不会有任何确定的结果.现代明确的唯物唯心哲学,已经发现了形而上学这种有限对无限的戬越,于是否定了形而上学,但是这种否定具有不彻底性.它们在否定了形而上学之后,又在唯物唯心的两极本身纠缠起来,唯物唯心的争论,恰好相当于磁场N和S两个极点本身,这一样是我们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的地方.两极之间的直线说明,自然离不开两极本身,因此一切前在哲学,乍看起来都有唯物或者唯心的性质.
唯物唯心的结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在说磁场是N极决定了S极,另一个就说是S极决定了N极,两个都可以用磁场两极同生同灭的表现来极端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两个结论相互否定,而且谁也无法在根本上否定对方,当然也就无法确定自己.其实我们只知道磁场的两极同生同灭,更深入的问题就象两极之间的直线距离一样,那已经超越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我们又怎么能说得清它们之间究竟是谁决定了谁呢?
形而上学的研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有限对无限的追问,因而忽视了对磁场直观性质的研究.而唯物唯心哲学的研究,也是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磁场的两个极点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上,因而它们都造成了巨大的精力浪费.幸好自在的直观不容忽视,于是才有了中庸和辩证,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辩证,而且因为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实体概念,使它找到了在人之外的研究对象,尽管这对象因为极端的根本,忽视了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本身的强调,但总是获得了一些研究成就.唯心主义因为实体概念的丧失,实际上仍然是形而上学的一种变形延续,只不过因为对人类认识有限的直观,它也离开了磁场两极之间的直线,而只是固执于一极的极端,这样就够成了对唯物主义的一种补充作用.
我们通过这样的形象化分析,可以显然看到一切前在哲学根本性的缺陷,那就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唯物唯心哲学相对于形而上学,只是这种超越的程度有所收敛.我们从这里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自然经典哲学的许多结论,反而相对于后来的哲学,具有更直观和更深刻的地方.因为自然经典哲学,虽然研究的对象范围有限,但是它们并没有发生对象性的偏离,而且也没有超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定,起码就现阶段的科学基础,哲学研究的范围,只能是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的磁场,在两极之间以及两极本身,已经不是哲学研究,可以得出理性确定性结论的范围.人类有限的认识用来研究无限,对于大小无限的两个极端,就只能放弃对它的绝对.混沌哲学对哲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有两个根本性的主要方面,一是研究对象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明确规定,它为哲学第一次确定性的找到了基本对象;二是明确哲学根本的相对性,彻底放弃对绝对的追问,明确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可以达到的基本范围,这将防止人类认识的巨大浪费,造就哲学本身以及科学研究领域今后更迅猛的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混沌哲学的诞生,人类将进入一个更辉煌的理性时代.
我们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去超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但是一样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关于形而上学的推论,这样的推论基于理性的基础但是它不能得到证明,起码永远不会得到绝对性的证明.不过这样的推论仍然有它在信仰上的意义,那就是对于迷信本身的否定,它可以减轻人类根本于迷信的困惑,用来调整人类自身的心理状态.
混沌哲学关于形而上学方面只有一个推论,那就是“自在本无”.自在本无后面就是“混沌而有”,而混沌而有已经是我们的现实直观.虽然“自在本无”和“混沌而有”之间不可分离,但是我们无法证明它们之间的过程,我们只知道磁场的两极同生同灭,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混沌直观的状态.这里的生不是无中生有,因为这里的灭只是自在存在的状态改变,而不是自在本身的存在消失,那么“无”从何来?显然这个无不可以绝对.但是我们现在只能去相对地绝对它,因为这是我们的形而上学推论.
在世俗对立的概念中,我们一般都可以从对立的状态,来想象它们在之中的状况,比如大小之间,颜色深浅之间,物体轻重之间,但是有一个对立的概念,我们是没法想象的,那就是有无之间.因为任何有的状态都是对无的绝对否定,一个空间有多少都是有,而彻底的无则根本就不存在.有无之间没有过度,因而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们中间的状态.我们能够见到的再小也是混沌而有的直观,那种无的状态甚至想都无法想象,因为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无,首先要有一个空间的概念,而这个空间本身已经是宇宙自在的一个属性方面了,这种存在本身也就否定了绝对的无.
“自在本无”的无,只是相对的绝对的无,绝对的绝对的无,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因为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甚至连人的信仰也无法达到了.我们只有将绝对的绝对的无放弃,这才有了自在本无本身的无,它是一种空间的没有或者有的反面极限.这时我们才可能想象,世界上的一切都可能是从无开始的,而且这个无到有的过程仍然无法绝对.最小粒子再小,我们都可以通过想象来知道它的存在,粒子无限可分,但是最小的极限是什么?显然这就是无了,这个无直到我们无法想象.我们借助极限的推论,用有限来推论无限,这样才勉强得出了一个自在本无的推论.现代天文物理学已经发现了质能转换,这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无的极限状态,一切可能都由能量转换而来,但是能量本身也肯定不是绝对的无.
我们知道的无就是空间的无,而且还是因为空间有的极限而来的无,所以我们永远没有绝对的无.自在本无只是一种相对空间的有的无,是相对的绝对,再往上的无那就是绝对的绝对,这已经根本无法想象,既然这样当然不如不想.从最小的极限推论自在形式是层层包含,我们知道有生于无,但是绝对的绝对的无,根本就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我在现代天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推论过《我的宇宙观》,用反向宇宙空间的形式,说明过我的宇宙起源观点,但是对宇宙自在的绝对的绝对的无,一样无法更深入的推论.迷信一般采用上帝的形式来解决绝对,但是那一样只能是相对的绝对.人们把一切原因的原因归结为上帝,但是我们还可以再问:即使上帝决定了世界,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上帝呢?
宗教缺乏理性,但是信教的人其实很聪明,因为宗教使人的信仰,达到了一种简单的完满.在西方哲学成为上帝卑女的时候,无论是教父哲学还是经院哲学,都曾经试图过对上帝的证明,他们最终都失败了,因为他们在继续追问着绝对的绝对.其实上帝已经不可能再被证明,没有人可以证明它的存在,也没有人可以证明它不存在,人类认识尚且不能明确相对的绝对,又怎么可能去解释绝对的绝对呢?
哲学较之宗教在于其理性程度的提高,但是因为理性本身的绝对,也使前在哲学陷入了相对的绝对.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哲学本身的二律背反.自然的因果律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永远也没有穷尽,如果自然因果律的结论成立,那它必然构成一个循环,但是这样的循环显然并不存在,那么这个系列的最初因何在?无论这样的最初因是否存在,它本身都推翻了这个因果律,这就是康德发现的哲学上的二律背反.如果一切都有一个原因,那么原因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追问怎么完结?其实即使有了这样一个最初因,那什么又是最初因的原因?这是人能够想象的事吗?难怪前在的许多哲学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疯狂,其实现在的人又有那一个没有不同程度的病态呢?
自然因果律二律背反的恶性循环,使哲学从自然经典阶段,走向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又使它最终走向了它自身的崩溃,从而到达了今天明确的唯物唯心阶段.唯物唯心迫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否定了形而上学的绝对的绝对,却仍然停留在自身的相对绝对极限,仍然超越着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唯物唯心哲学说:形而上学超越了人类认识,这世界根本上只有物质或者精神,但是它们谁都无法证明自己,于是只有争论不休.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造成了哲学研究领域巨大的理性困惑.
现当代所谓的第三种哲学,采用了回避的方法,对唯物和唯心的极点不与追究,一切研究只从直观的状态开始.当代流行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潮,就是放弃了哲学根本的研究而直接从人开始,这样的研究相对明智,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因此丧失了哲学的相对根本性,弄得哲学已经不是哲学,得出的结论因为缺乏本体支撑也无法取信于人,因而还是各种观点论战不休.可见回避也不是办法,那哲学的研究究竟应该从那里开始呢?对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我们需要的是正视它,但是也不要被它吓倒.
按照传统的自然因果律,我们也很容易推论出自在本无,既然存在的一切都是发展的结果,我们一直上溯到本原,自然就会得出“无中生有”.一切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原子和分子当然由更小的基本粒子构成,推论到极限,有的原因必然是没有.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一切,既然是发展,那么现在所达到的状态,如果加上一个时间向量追溯,就必然有一个本初的形态,那个形态也就是自在本无.不过我在《混沌哲学概论》中,已经提出了一个同步性的概念,它用偶然来解释自然因果律的最初因,形式上解决了前在哲学的二律背反.但是同步性本身仍然有自身分解的上级原因,所以它相对的绝对极限,仍然需要自在本无的结论.
任何形而上的推论都无法得到绝对证明,但是这样的推论本身是客观的结果,这是哲学相对根本性的必然要求,只是我们不能把自己陷入这个相对绝对的极点.作为哲学的研究只能从“混沌而有”开始,但是它必须深入到混沌而有的最初极限,这样才有哲学本身的相对根本性.混沌而有的最初极限是我们明确的最基本自在形式,它将越来越接近“自在本无”,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去绝对它.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基本的自在可能小到极限,但是它一经出现就是对立两极在之中的混沌,这相当于磁场的两极同生,这是哲学研究可能也必须把握的根本极限.一旦达到自在本无的极点,它就超越了认识的有限性而成为形而上推论,这是对人类认识有效范围的直接明确.被我们划在认识确定范围之外的内容,我们将直接交给纯粹的信仰,我们的形而上推论“自在本无”,因此已经进入纯粹的信仰领域.
(这也是在别的网站上找到的,我也没看懂!)